监管部门在日常的抽检中并未发现小龙虾重金属超标的问题,监测表明,小龙虾可食用肉质部分中铅、镉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对于甲壳类水产动物及制品中铅、镉的最大限量值(0.5mg/kg)。虾壳上的颜色主要由甲壳内的甲壳蓝蛋白和虾青素共同形成,根据含量和结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呈现出红、橘红、蓝、青、白、黑等多种颜色,比如澳洲龙虾主要以蓝色为主。网上出现的蓝色小龙虾与重金属污染无关。
科普小知识(大众版)
例如:用吊白块给腐竹、粉丝、面粉、竹笋漂白,用敌百虫腌制食品,用磺胺二甲嘧啶制作叉烧肉类,将革皮水解物加入乳与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中,将罂粟壳加入火锅底料及小吃类中,都是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在烤鱼片、冷冻虾、烤虾、鱼干、鱿鱼丝、蟹肉、鱼糜中加入漂白剂亚硫酸钠,用柠檬黄给大黄鱼、小黄鱼染色,都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
10.对餐饮提供者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规定
《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于2016年5月25日由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今年2月17日,福建晋江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收到同事转来的一条视频。视频中有人将紫菜泡水撕扯,继而用火烧,称该品牌的紫菜很难扯断,点燃后还有刺鼻的味道,是塑料做的。短短一周时间内,便有20多个不同版本的“塑料紫菜”视频在网上爆发式传播。
14.《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在广告中对食品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或者发布未取得批准文件、广告内容与批准文件不一致的保健食品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紫菜塑料在物理、化学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别。例如,塑料袋不吸水,表面有水珠;紫菜吸水,表面光滑,没有水珠。塑料袋是有弹性的,会变薄;紫菜的弹性非常小,一扯就断了。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有化工气味,尤其有颜色的劣质袋子,气味更重,但不是腥臭。塑料点燃后会迅速融化,气味也很刺鼻。
我国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其病原菌以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为主,其次为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易污染海产品,引起腹部绞痛、呕吐、腹泻、脱水、发热。广东人喜食海产品,应注意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3)已经烫熟的食品原料应及时食用;
6.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
《食品召回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对召回食品的处置措施:①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因停止生产经营、召回等原因退出市场的不安全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处置措施。②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腐败变质、病死畜禽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安全食品,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就地销毁。③对因标签、标识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可以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④对不安全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食物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又称非法添加物。不属于传统上被认为是食品原料的、不属于批准使用的新食品原料的、不属于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物质的,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及其他我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物质之外的物质,均为非食用物质。
7.咸菜、咸鱼、咸肉
(2)食品原料在烫煮前应彻底洗净,并确保已完全解冻;
(3)引起慢性中毒。长期(一般指半年到一年以上)少量摄入含有害物质的食品,可引起慢性中毒,最终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引起慢性中毒的原因较难追查,且慢性中毒具有潜在性、隐蔽性,早期不易被发现,影响更为广泛,应格外重视。
不安全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包括:
(4)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使用两套筷子和用具来处理生和熟的食物;
粮谷类的生长期和储存期都较长,在生长和储存的过程中均可受到真菌(主要是霉菌)的污染,使其霉变,并在其中产生霉菌毒素,对人体造成危害,如黄曲霉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和肝癌。仓储害虫,如昆虫(甲虫类、蛾类、蟑螂等)和螨类(主要是粉螨)也可导致粮豆类发霉。谷类在生长的过程中还易受到农药的污染,特别是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农药可通过膳食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危害。用工业“废水”灌溉会使粮谷类受到汞、镉等有毒金属的污染,长期食用含镉超标的稻米可引起痛痛病,出现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混入谷类中的有毒植物种籽,如麦仙翁籽、槐籽、毛果洋茉莉籽及一些无机夹杂物,如铁屑、泥土、砂石、煤渣都可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①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肉、鱼、蛋和奶等动物性食物易被致病的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导致食用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3)病毒:近年来多次诺如病毒引发的儿童学生集体腹泻爆发流行,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
(6)每次添加水或汤汁后,应等到再次煮沸后才继续添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