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如果作为一个记者提问,题外话不能说太多,显得不专业,我还是挺有感触的想说一些题外话,这场发布会听下来我感觉有三个关键词:一是震撼、二是惊喜、三是勇气。震撼和惊喜,我们的数据库处理了海量信息,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做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一个“宝库”也不为过,这个很震撼也很惊喜。勇气我感觉刚才黄处把抽检的信息,原来我们常用的合格率有多高,这次真的让我们觉得监管部门勇气可佳,聚焦在不合格产品上,坦诚的勇气让我们非常感动。
黄云庆处长:感谢大粤网的提问,听了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是对我们的肯定和表扬,既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感到莫大的压力,我们工作不断的进步、不断努力也为自己不断的打气,也为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防更多的问题出现,在这里首先感谢媒体朋友对我们的支持和肯定。
下面,我对标准数据库的总体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腾讯大粤网:这个“全球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为深圳食品安全打造了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风险处另外一项业务是做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我想问一下这个标准数据库在风险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关联性?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第一,食品日常监督抽查工作按照既定计划完成。本期日常的监督抽检餐饮食品、粮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等33类食品6199批次,其中合格样品6129批次,不合格样品70批次。样品的合格率为98.87%,其中蛋制品、糕点、婴幼儿配方食品等15类食品均未检出不合格,合格率为100%。肉制品、食用油、大米、大米制品、小麦粉、灭菌乳及调制乳、乳粉及发酵乳、巴氏杀菌乳、生湿面、豆制品、饮用水及饮料等纳入2017年市政府民身实事市民消费量比较大的食品,日常抽检99.2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98.87%,本期抽检发现蔬菜制品合格率较低为93.93%,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食品添加剂、金属等元素污染。
这次我们重点对检出不合格的项目、产品及相对应的一些经营单位也进行了发布,主要是让老百姓、市民朋友对我们监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目及产品以及经营单位给予关注,一改原来市民朋友们总是问我们的检出99%,1%到底是谁?这次我们针对这些进行发布。
从这三个方面考量,我们做了这项工作。谢谢。
使用过程中,我们觉得标准覆盖面非常广,不仅覆盖世界各国、各个组织,甚至包括一些学会、协会的标准,指标比对功能方面可以轻松检索到不同国家对同一指标监管的差异,可以比较我国和其他国家指标的不同。每日的允许摄入量,技术、贸易、营养膳食、标签标识,这些内容不仅可以给政府部门提供相关的企业、消费者查找也可以非常清楚。
深圳晚报:以前我们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要找专家、标准,是不是意味着有些东西用这个数据库可以进行比对?
主持人:感谢李局的发布。通过李局对“全球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的介绍,我们能够了解到数据库对于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标准基础、提升标准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有望填补国内食品安全标准比对数据库的空白。希望数据库能做到物尽其用,欢迎社会各界使用数据库,提出建议,未来数据库也不断完善,为从事食品相关工作的监管部门、技术机构、行业企业以及希望致力于食品工作的市民全方位服务。
第二,社会对食品安全标准也有需求,随着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是逐渐提高,过去是只要能吃得饱,现在是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到底什么是安全的?包括对食品的安全,怎么识别食品的风险,我们做科普教育也需要有标准的数据库。广大食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是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有了这个数据库,可以方便大家方便、快捷、直观了解深圳市场的食品,跟国际上先进发达国家、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到底有什么差异、我们的把关是不是严格,市场供应的食品是不是安全,能给大家科学的说法。
3.纠错机制,里面有100多万条数据,涉及到22个国际机构和相关的国家地区,而且这个数据库开发最大的难度是分类体系不一样,有几十种的分类体系我们要融在一个数据库,相信用户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存在出差错的问题,我们相信一定会出现,我们在系统的设计中就考虑到纠错机制:一是我们设置了用户的意见反馈,问题过来通过人工核实立即纠正过来;二是建立了内部的自我审查机制,从而构建起容错机制。
主持人:非常感谢黄云庆处长的通报。我们的通报已经到了具体的企业、项目、产品和措施,这也体现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情况绝不姑息的态度和保障市民食品安全的决心。接下来有请张勤添处长。
针对本次日常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产品,我局已采取行政控制措施依法处置,防止不合格产品进一步流入市场,涉及非食用物质的产品已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我局已要求相关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督促企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查找问题原因并进行整改,防控食品安全风险。查处情况有关信息可在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委员会网站查询。
回到刚才的话题,风险交流更多是对风险的评判、认知,为什么会存在风险?我们大家应该有这样的概念,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是风险是可以认知的,风险更是可以管控的。风险认知来自于对标准的解读。早几年有一个流行的话题是“到香港打酱油”,是不是意味着香港的酱油比我们好?不能这么简单的理解,这个好只是指质量上,从管理上,两地的管理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这就是刚才周院长说的,我们首先要了解酱油在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多少个参数,涉及多少个指标,两地的指标分别又是做什么规定?如果就相应的专业知识,我们可以调出数据库,这样可以看出来,深圳、国内和香港就酱油方面的管理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第三,这是我们对全国做出的贡献,国家有要求,《“十三五”食品安全规划》提到要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比较研究”,应该说这是比较庞大的工程,需要政府投入比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研究,深圳在这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做出贡献,这也和我们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相吻合,我们就是要在全国起到排头兵、率先引领的作用,通过建立“全球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可以更加全面的提升深圳市的食品安全水平。
刚才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个数据库是我们市食药局依托标准研究院花了两年的时间打造的数据库,刚才周院长也对数据库的使用做了简单的介绍,这个数据库专业性太强,业界生产企业、研究机构、研究部门使用起来更便利。不经过解读,如果不是这个专业,看起来是相当晦涩的,不好理解。
1.我们首先要保证数据源的可靠,凡是入库的9000多个标准,都是来自于权威渠道,我们甚至为相关的技术标准花费了几百万元购买有版权的标准,因此它的来源是可靠的。
几个机构对两地的酱油都做了比较研究,两地的酱油在管理水平和质量上是持平的,标准数据库在风险交流上还有什么作用?比如说三文鱼铬和抗生素,276标准铬的限制是0.1公斤存在0.1毫克,香港的限量值是1公斤允许存在2毫克。简单的对比说明我们国家在鱼类铬限量值上比香港略高的,巴西、韩国马来西亚鱼类中铬的限量值1公斤出现0.59毫克,也就是说我们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指标在限量值的规定上是允许存在差别的,也就是我们标准数据库在风险交流、风险管控方面能起到最好的作用。
晶报: 我前一段在委里参加一个项目结算评审会,意外被抽了当专家过来评审,我印象中有一个软件可以刷商品的二维码,市民可以追溯这个商品,曾经也花了一笔费用,也建了一些信息,能不能打通连接?可追溯系统已经蛮方便的,能不能连通以前的资源和现在的数据互融互通?这样才能真正地方便市民。
请允许我来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和同事: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李忠副局长、风险监测管理处黄云庆处长、农产品监管处张勤添处长、食品药品监管综合处景强副处长、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周鹏副院长。
南方都市报:各个国家的数据放进去,所有这些研究成果是怎么保证它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有没有什么程序的把关?我查了怎么保证一定是正确的、权威的?
第一,对食品安全本身的要求,深圳是一个输入型产品的城市,我们的食用农产品95%依靠外地输入,食品85%是外地供应,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的防控需要有这样的标准数据库作为执法、检测的依据。同时深圳也是一个进出口食品口岸城市,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数量非常庞大,对于我们进口的国外食品是否安全,我们也需要有权威的说法和标准作为支撑,这是第一个考虑。
李忠副局长:用得人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这是好事,欢迎您继续发现各种问题向我们反馈,帮我们不断的完善。
三、数据库应用广泛,公益服务各方。数据库可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一是提供国内外标准法规信息、技术指标及比对的快速查询,为食品监管部门及研究机构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快速搜集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法规及物质信息,用于风险交流资料制作,及时引导舆情正确走向,提高市民科学认知;三是汇集国外食品标准法规及比对数据,帮助企业了解国外标准法规要求,避免技术贸易壁垒的阻碍和限制。
今天,我代表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全国首个由政府建立的国内外食品标准比对数据库。通过两年的建设,该数据库率先汇集国内外先进标准与技术法规资源,实现标准法规基础信息查询与浏览、国内外食品安全指标限值一键比对、比对结果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以及提供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化学物质毒理指标参考量值的快速查询比较、食品安全舆情应对等关联信息查询分析等专题服务,为打造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圳标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这个数据库是相对比较专业化的技术标准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