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国草根调研汇总:乳品、调味品动销恢复,疫情后龙头优势更显
近期,我们走访调研全国多地商超,覆盖华东(上海、安徽)、华中(湖北三线城市)、西北(陕西五线城市)、西南(四川三、四线城市)等地,整理调研信息如下:
1、乳制品:动销回归常态,价格体系恢复
伊利动销恢复,整体库存良性。近期,我们在全国多地走访市场,伊利和蒙牛核心单品通过2-4月的库存消化叠加终端需求复苏,动销回归常态,渠道库存良性。总体来看,伊利全渠道库存基本集中于近两个月内,市场销售步入正轨。
终端大日期产品集中消化,伊利促销方式灵活。6月乳制品企业需求进一步复苏,经销商库存良好,但对于湖北等疫情个别地区,而仍存的少量终端大日期产品在部分KA集中消化。草根调研反馈,伊利对终端大日期产品促销处理较为灵活,如在湖北的一个三线城市,3月产的金典产品被集中陈列于超市入口处,并且售价也较5月出厂产品便宜10元左右。进一步跟伊利销售人员交流了解到,在疫情期间不仅降价处理年前备货,销售人员甚至主动到各个小区实地销售、建立微信群线上销售并送货上门,体现了应对疫情的积极态度。
疫情后,中小型乳企常温产品或进一步受制压,动销恢复较慢。从草根调研来看,相比于伊利、蒙牛等全国性乳企,中小型乳企及地方资源型乳企陈列受限制。在四川两个三线城市走访情况来看,曾经地方品牌力强势的天友乳业、菊乐等均只占一个堆头,本土品牌新希望乳业占小半个堆头,明显受到伊利蒙牛的冲击,且生产日期多在三个月以上,动销情况一般。
白奶需求复苏较快,价格已基本接近正常水平。如白奶金典、特仑苏,及高端金典有机、特仑苏有机的价格体系已基本接近于疫情前的正常价格体系(金典、特仑苏疫情前终端价格即在50元左右),推测与国家在疫情之下倡导健康饮食有一定关系。疫情后,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有望提升,高端白奶需求有望持续保持高景气,带动乳制品企业环比不断改善。
酸奶需求仍有缺口,但也在快速恢复。草根调研了解,安慕希等核心酸奶产品的增速逐步恢复,但距离理想增速还有空间,主要与酸奶的饮料化场景需求受限制、以及其本身价格提价的稳定度受到疫情冲击有一定关系。
2、奶粉:下线市场内资占优,伊利飞鹤动销强劲
一线商超外资摆放醒目,下线城市内资宣传发力。以上海五角场沃尔玛为例,货架从外到里依次是惠氏、美赞臣、爱他美、美素佳儿、雅培、合生元、伊利、飞鹤等。但是从安徽合肥的商超走访来看,飞鹤和惠氏最为突出,两个品牌的专架都有明亮的灯效,其中飞鹤更注重在专架和屏幕上的广告宣传。此外,飞鹤推出了2/3段新客买一送一、单罐87折等活动,活动卡片旁还附有导购的电话、微信等,力度可见一斑。而在湖北、四川等三四线城市中,普遍以伊利和飞鹤为主,基本为海报+买赠的宣传模式。
奶粉刚需属性受疫情影响不大,伊利、飞鹤终端动销强劲。草根调研上海商超,以婴幼儿1段奶粉为例,内资龙头伊利和飞鹤动销明显好于外资品牌,伊利金领冠系列均是20年2月份生产,外资生产日期多在半年以上。在安徽合肥的商超中,以婴幼儿3段奶粉为例,飞鹤星飞帆、伊利金领冠均是20年3月生产,惠氏启赋、铂臻系列的生产日期则分布在19年。另外,走访湖北十堰、陕西铜川等三四线市场,伊利金领冠生产批次多是20年3月。疫情下海外进口品牌供应链、中小品牌线下高渠道推力的模式受影响,内资龙头品牌动销受影响反而不大,份额提升逆势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