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解决的是信任的问题。品牌是用户对于一个标准化产品的预期,包括交付预期、品质预期、产品形态预期。现在的新品牌因为购买主权发生了变化,从产品方变为用户方,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价值观、情感会映射到他想购买的产品。
杨哲认为先有供应链,再有品牌,然后共生发展。一个产业想要发展,一定是品牌和供应链共同联动、良性、高效的循环,只有这样行业和产业才能做大。
02
消费者需求易变,新锐品牌有哪些应对之道?
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细分,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喜新厌旧、喜欢分享,他们认为产品不能拍照发朋友圈就没有产品力,这对新锐品牌的产品更新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消费者愈发多变的需求,阿苏表示,oatoat麦子和麦首先会聚焦消费者的刚需。培养消费者对于燕麦饮品的实际需求,譬如说对更健康的场景型饮品的实际需求。
“oatoat麦子和麦”燕麦饮产品
图片来源:“oatoat麦子和麦”公众号
oatoat麦子和麦聚焦燕麦奶品类,会在消费者基础性需求上做创新。“我们要做一个产品,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而非创造需求”,阿苏说,“人们对喝奶有产品的需求,oatoat麦子和麦希望做更健康的、更便捷的、场景更多元的饮品,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需求。”
消费者需求是有变化也有不变的。杨哲认为,消费者的变化在于消费主权转到了消费者端,因为分层,消费需求变得更碎片化、颗粒度更高、更个性化,要求产品与他们的需求更加吻合。今天看到的新消费、新零售的机会,底层逻辑是代际更替、消费结构的必然变化。
作为基础设施的供给方,赋比兴把客户和市场需求拆解的更细,更好地匹配碎片化需求,把产线、供给变得更柔性、更敏捷、更平台化,响应速度也更快。
杨哲以柔性举例,去年赋比兴从第二季度开始,给市场提供了上百个SKU,这是传统制造工厂无法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制造工厂都是建立在大单品稳定输出的逻辑之下。而做到大单品的稳定输出和多SKU并行的柔性,涉及到工艺、规划、设备等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的整合,还要做到柔性的管理,上游产业链供给是否能变得很柔性,需要把东西拆得非常细,重组的过程是对组织的重组,对价值体系、分配体系的重组。
赋比兴代工产品(部分)
图片来源:“赋比兴新酒饮供应链服务平台”小程序
赋比兴2020年推出了上百个SKU,瓶型非常多。最初给客户有口味库、包材库、设计库、品牌库。杨哲表示,瓶厂是非常传统的行业,一旦开炉是不能停的,因为不停地循环在做。在中国有300亿到500亿规模的玻璃瓶市场,其中有10%-15%(50亿到80亿)是浪费掉的。
50亿到80亿的浪费,是由于大量的中间商效率太低,造成产销错配引起的。赋比兴希望通过数字化,把国内最优秀的玻璃瓶瓶厂作为工坊,打通形成信息平台、交易平台、智能供需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响应市场多变更、高质量的需求。
用户的需求本质上是不变的,对于多快好省和情绪产品的追求是不会变的。“今天低度酒的刚需是尝鲜,但其实不利于做成大行业”,杨哲表示,行业所有从业人员要去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和产品上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来满足人们在饮酒上的需求、情绪和个性主张。
传统工厂,上一款产品是基于生产逻辑,从小试到设备上的中试,再到市场投放。赋比兴是通过数据、数字化,在公司内部、项目组竞争出品,在KOC、KOL、特定渠道去试新品。赋比兴的口味迭代是一周一款的上新速度,这种速度对于传统工厂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可可满分产品
图片来源:“可可满分”微信公号
关于如何满足前端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方乃锃表示,椰奶品类在过去,主要是佐餐场景,现在年轻人对椰奶产品的市场需求变成了日常的工作、茶歇、生活、娱乐方向。可可满分,会把产品的食用场景做到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去,希望做到消费者饮用椰汁都能想到可可满分。不断地出新品是一个手段,在内部小步快跑、DTC测试、快速迭代。
小步快跑,使得产品研发迭代速度非常快,不同品类、不同搭配、不一样的瓶型、不一样的设计包装,可可满分都有尝试。DTC测试,可可满分通过公众号和粉丝福利群,直接聆听消费者的反馈,根据粉丝在产品上建议进行快速迭代,再决定是否真正推到市场上。怎么做好品牌和产品的场景化,是解决消费者需求的关键问题。
创新从来都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各种各样新需求、个性化需求都将接连出现,王义超认为,很多时候消费者需求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或一样的。空刻意面要解决的是,让消费者在家里,就可以做一顿餐厅级意面。
消费者可以在家做各种中式大餐,也可以在家里做出有品质感的西餐。意面质地比较硬,优势是Q弹,劣势是不太容易煮熟和调味,在国外要放海盐和橄榄油预调味,改变水的沸点才能煮熟。空刻意面,通过做小调料包等途径,满足了消费者的在家做意面的需求。
总结四位嘉宾的发言,我们发现,消费者需求的本质或许没有变,因为供应链的完善、包装设计创新、口味创新等,外在显性的形式变了。品牌需要做的,是用更快地速度、更便捷地方式、更好地品牌体验,满足消费者对于吃、喝的本质需求。
03
品牌发展到什么阶段,可以自建工厂?
作为初创品牌,在经验和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品牌如何更好地处理生产线和代工厂之间的关系?当融资、营业规模、公司体量发展到什么阶段,可以选择自建工厂?
方乃锃认为,对于品牌早期阶段而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提高产业链效率。可可满分本身也是代工工厂,在海南有自己的工厂,做椰子的初加工。可可满分自己的工厂,专长在于把椰子抛开,水肉分离等轻加工,但杀菌和无菌冷罐的生产线,是与国内最好的代工厂之一进行合作。代工厂和自建工厂同时存在,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二者可以良性共生。
随着消费升级,大体量工厂不停地建设,ODM(原始设计制造商)、OBM(原始品牌制造商)、OEM(原始设备生产商)等供应链企业,品牌如何选择,可以让他们与自身更深度地绑定?
杨哲认为,ODM、OBM、OEM,只是产业链条里,企业选择做哪一段或哪些段。在两三年前,赋比兴团队看重新酒饮有品类无品牌,最初团队也是想做品牌。但其实今天的新消费、新品牌出现新机会的本身,是因为供应链及配套设施的成熟。
只有自己做制造才能了解设备,通过设备的改造,才能实现柔性供应链里设备的模块化、轻量化、兼容化,只有做工厂才能清楚之前所谓的一周一款的上新速度,并不是赋比兴的竞争力,这只是赋比兴对市场敏锐度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