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见习记者叶子兰 通讯员莫文俊 潘露)“建立和完善肉类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年初市人大确立的“一号议案”。昨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市农委、商务局对外发布这一体系建设框架:整个体系由种养殖环节、屠宰场(厂)等8大子系统和一个管理平台构成,3年时间建成,可实现市民“菜篮子”全覆盖、全环节的食品安全追溯。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流通监管处处长李东林介绍,我市的肉类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设计了8大子系统,分别为:种养殖环节追溯子系统、屠宰场(厂)追溯子系统、批发市场追溯子系统、重点食品生产销售子系统、超市追溯子系统、标准化菜市场追溯子系统、肉品专卖店追溯子系统和团体采购追溯子系统。
据介绍,这8大追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质量安全信息可从田间地头追溯到运输、加工直至销售的整个环节。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解释,比如蔬菜,质量安全信息从市级以上蔬菜生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采集,信息内容有产地、施肥用药、成长采收时间等;进入白沙洲、四季美、皇经堂等批发市场,要录入进场日期、批发商名称、检测合格证号等信息;到了零售环节,无论是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等超市,还是有条件的标准化菜市场,要录入市场和经营者等基本信息。
“这样,一把白菜的品种、产地、种养过程、用药情况、上市时间、运输方式等信息,从哪里来的,经过了哪些环节,‘前世今生’都可以查得到。”
资料显示,我市日均消费生猪7000头,蔬菜450万公斤。8大系统覆盖了市民“菜篮子”里几乎所有食品品种,有肉类、蔬菜、蛋、豆制品、卤制品、糕点等日常消费食品。
李东林介绍,8大子系统收集的所有数据,将全部汇集到一个管理平台上,面向市民开放,方便查询、监督。“质量安全与否、一目了然,市民消费明明白白”。
8大子系统全部建成将用时3年。目前,包括中粮、双汇在内的7家A类生猪屠宰厂(场)已完成系统升级改造和数据对接;本月底,全市83家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市种养殖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子系统,此前,我市已在大型超市和卤制品、糕点连锁企业中建成了生鲜食品二维码追溯系统。
今年2月,“建立和完善肉类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经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列为今年的“一号议案”。
相关链接
追溯系统编辑目前我国,谷物、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主要食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以及排除我国食品的出口面对进口国食品跟踪与追溯法律法规的限制,因此在我国建立食品跟踪与追溯的工作将对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前我国在整个食品生产过程中应用自动追溯系统的实例仍寥寥无几,国内食品行业追溯目前还主要仅仅是在零售结算环节,远未在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应用,全程可跟踪供应链尚未形成。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将利用RFID先进的技术并依托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融合、查询、监控,为每一个生产阶段以及分销到最终消费领域的过程中提供针对每件货品安全性、食品成分来源及库存控制的合理决策,实现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RFID技术贯穿于食品安全始终,包括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全过程严格控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形成各类食品企业生产销售的闭环生产,以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食品,并可确保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让食品行业彻底实施食品的源头追踪以及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
通过食品追溯系统的建设,解决了因为油污、潮湿等原因造成的对条码的损坏而不能准确读出数据的问题,不仅可以追溯养殖与加工业的疫病与污染问题,还可以追溯养殖过程中滥用药、加工过程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改变以往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只侧重于生产后的控制,而忽视生产中预防控制现象,完善食品加工技术规程、卫生规范以及生产中认证的标准,带动行业的整体进步,全面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水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