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食安委及时对青海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制订印发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办法》、《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风险交流、信息报送和统计工作管理办法》、《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防范应对规程(试行)》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食品药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细化了考核项目。先后组织开展了“熟制花生”、“魔爽烟”、铬含量超标、食用明胶、违法生产经营儿童鱼肝油等的专项治理行动。协调有关部门和地区,及时处置了学校食堂疑似食品中毒等事件,为利剑行动和各类专项整治提供了技术支持。并采取主动沟通、主动协调的工作方法,协调省农牧、商务、工商、质监等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单位,探索弥合缝隙、全过程监管和联防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监管到位、整治到位、打击到位。
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和省食品质量检验中心始终围绕检验中心工作,着力抓质量、强能力、带队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依法监管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抓好机关党建,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省政府“三定”方案下发后,及时组织召开机关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直属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摆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与措施,努力探索党员长期受教育的长效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党员教育和管理,切实规范党员行为,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监管上台阶、饮食用药安全有保障、食品医药经济得发展”的目标。
“两不误、两促进”在改革创新中推进
全省省、市(州)两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积极提升检验能力,确保检验质量,积极应对食品药品方面的一系列安全事件,做到监检结合,为全省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是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力度。和媒体合作,建立合作曝光等机制,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引导作用。利用多种形式着力开发吸引人、教育人,适合多种载体,适于反复使用的科普精品,切实开展各种科普宣传,增强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判断能力。
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件件关乎民情。
——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顺利完成省级行政层面体制改革工作,省局各处室局的职能、人员、业务流程规范基本到位,开始正式履行职责。在改革过渡期间,省、市(州)、县级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及办公室相继成立并开展工作,搭建了综合协调监管平台,确保了食品安全有人监管、不留缝隙。
●在强化基层组织中促改革。加快推进基层监管机构改革,尽快建成全省统一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队伍,把食品药品监管基层组织建成思想政治素质高、监管执法本领强的战斗堡垒。
食品、药品,样样连着民生;
2013年以来,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共完成各类检品6802批次。承担了十五味龙胆花丸、风湿关节炎片、亚叶酸钙片(胶囊)等6个品种的检验和质量评价任务。并首次承担了国家医疗器械抽验任务和化学药品快检快筛建模研究任务。完成药品“两打两建”、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案件检验研究任务。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还承担了历版《中国药典》中大部分麻醉药品标准的起草任务,2013年完成了国家药典委24个品种的药品质量标准提高起草任务,完成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承担了国家药典委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起草品种19个、复核品种12个,药用辅料起草品种6个、复核品种12个。
一切为了全省人民的饮食用药安全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4-09-12 10:26
编辑:
李滨
分享
强化监督检查,规范相关行为。重大事项决策、干部任免、招标采购、资金分配、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等都必须邀请纪检组参加,进行监督指导。对食品药品监管的审批、许可、认证、注册、检验、案件查处等工作,实行《行政许可行为意见反馈单》、《行政执法行为意见反馈单》、《公务员廉政回单》制度。专项费用由各部门控制指标,财务部门审核把关,“一支笔”审批负责。局党组成员多次以突击检查和暗访形式对局机关和局属事业单位人员在岗情况、履职情况、上下班情况进行了检查,有效强化了工作纪律。 “利剑”高悬当好政府参谋抓手 ●在提升基本能力中保安全。强化学习培训,建立基本能力准入机制,强化技术支撑能力,提高调查研究和创新能力,使各项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