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证书的颁发,意味着该品种的生产性试验结束,其技术性和安全性已经获得国家农业主管部门的认可。接下来,通过品种审定,申请生产和经营许可证后,就可以正式开始商业化生产。这意味着转基因大米和转基因玉米将正式大范围端上人们的餐桌,意味着转基因大米将取代传统大米成为国人的主食。
知情的转基因科学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中国搞转基因是匆忙上马的,现在与转基因沾点边的就能拿到项目,连市一级的农科所和种子公司都能拿到项目,全国的专家都被刺激起来搞转基因”。有科学家直言,这种现象是“转基因的群众运动”,“没有理智,没有秩序”。[22]
这一方面表明,国外转基因食品具有很强的“趁虚而入”的能力(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没有最终确认以前,美国等国的转基因食品更多的是出口外销),另一方面也表明,在转基因食品初起阶段,我国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对转基因食品的侵入基本上“不设防”。
。
本国本地大豆及豆农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极至。
虽然,农业部批准进口这些转基因食品的用途标明为“用作加工原料”,但是,这并没有改变这些转基因食品最终用作食品这一基本事实,只不过由“间接食用”替代了“直接食用”而已。当然,由于存在管理漏洞,也不排除这些进口的转基因食品会被人们非法“直接食用”。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我国事实上存在大范围的转基因食品非法种植和销售。
转基因食品非法种植和销售具体涉及哪些转基因食品品种,我不得而知,但是,一看到那些希奇古怪的玉米、比茶杯还要大的甜椒、硬似砖头的大番茄……,我心里就不踏实,不知道我们的“科学家”又非法弄出来一些什么样的“转基因怪物”,非法投放市场。
不过,转基因水稻(大米)的非法种植和销售,却是证据确凿。
转基因水稻的非法种植范围很大。
转基因大米的非法销售范围比非法种植范围大得多。
当然,最能说明转基因大米泛滥程度的莫过于大米制品的出口检测情况。
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连这些对大米原料有严格检测检验手段的米粉出口企业都难以避免转基因大米污染,那么,我国大米市场上转基因大米污染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显而易见,相当多的国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被迫食用转基因大米。
然而,人类至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尤其是长期安全性却知之甚少。
五、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人类的食物,尤其是主食,是在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筛选而最后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对人类有害(包括短期有害和长期有害)的品种,都因为人类祖先的沉重代价,甚至是整个族群的灭绝而被淘汰。所以,最近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主食和其它食物对人类来说是安全的。
转基因食品,尤其是转基因主食,不具有上述安全性。
目前,除了研发时通过有限的科技手段检测转基因蛋白的毒性或有害性以外,科学界主要沿用药品安全性检验的程序和方法来判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但是,对于食品安全尤其是长期安全来说,这种安全性检验程序和方法存在重大缺陷。
先来看药品的安全性检验。
上述检验方法对于新药的小范围、短期的安全性应该是有效的,但是,对于新药的大范围、长期的安全性却不可能做到“全覆盖”。事实上,新药上市以后仍然需要监测其临床应用的毒副作用,以便发现新药的安全性“盲区”,弥补研发阶段安全性检验的不足。而且,长期以来,一方面不断有新药投入临床应用,另一方面,也不断有曾经的新药因为未曾预料到的毒副作用而被禁止使用,退出临床应用。
由于有问题的新药始终只在有限范围人群内使用(不可能出现全体国民同时使用某种新药的情况),所以,新药的毒副作用再大也不会对大多数人造成伤害。
然而,转基因食物,尤其是转基因主食就不会这样“轻松”。所有这类小范围、短期的安全性检验程序和方法对于转基因食品来说都过于简单,过于草率。
目前,真正导致人们(包括众多科学家、专家)普遍排斥转基因食品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转基因食品的短期安全性越来越多地受到科学界和公众的质疑。
在国内,纸质和电视媒体近些年关于转基因食品致病、致癌、致生育力下降的有关报道始终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