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12批美国宝氏麦片被销毁 不合格品牌网上仍有销售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品牌 > » 正文

民企老板中纪委座谈会“放炮”不合理的行政审批催生小官贪腐

浏览: 来源:

原标题:不合理的行政审批催生小官贪腐

参加中纪委、全国工商联座谈会的民企老板蔡晓鹏。受访者供图

当外人知道蔡晓鹏在中纪委座谈会上说了什么之后,他的电话开始响个不停,说情的、解释的、称赞的都有。

这篇题为《王岐山前同事的肺腑之言》的近9000字发言稿,已在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的官网首页挂了18天。原标题更为辛辣,叫“国缺廉律,鼠辈猖獗”。

北京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董事长蔡晓鹏,参加了10月15日举行的中纪委、全国工商联座谈会。与会的12位民营企业家,痛陈民企在行政审批中的遭遇。

鬼子进村、盗贼、土匪……这些民间语言,被蔡晓鹏用来讽刺吃拿卡要的基层干部,也让发言在网上迅速走红。

蔡晓鹏亲历民营经济改革,又有着由仕转商的人生。上世纪80年代,他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任职,从履历上看,与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重合3年。上世纪90年代,蔡晓鹏开始经商。

在这位64岁的商人看来,如今“政风有明显好转”。他举例说,以前,有些基层干部逢年过节就打电话索要好处,这类公关应酬“原来每年五、六十万的支出”,而这两年,“约减少到二、三十万”。

简政放权、整治贪腐,中共十八大以来,这些热词正不断升温。

“我讲了别人想讲而不会表达的话”

中国青年报:你在座谈会上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蔡晓鹏:十八大以来,不正之风被一定程度地抑制了。但只要不恰当的制度还存在,日后整治力度一松,不洁政风还会反弹。

中国青年报:起初哪个部门通知你开这个会?

蔡晓鹏:全国工商联通知的。以前,我向农业产业商会的领导沟通过对简政放权、小官贪腐的一些想法,他们知道我有话要说,就选了我。

中国青年报:座谈会的主题是什么?

蔡晓鹏:主要是听取民营企业对涉企行政审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会前有一个发言提纲,主要包括5方面。比如,涉及企业的行政审批有多少项,对企业经营发展有哪些影响;行政审批存在哪些问题,可以从项目数量、流程、工作人员态度和能力、信息公开、监督机制等方面来谈;哪个领域、环节最容易发生权力寻租等。

中国青年报:参会前你准备了多久,做了哪些调研?

蔡晓鹏:也就两三天。我讲的都是亲历的事情,把它条理化就完了。讲之前,我要做证据的收集,让财务把有关单据调出来,如果有人查证,都可以对上。比如,某项前置审批中,电子秤检测一次要360元,都能买3台秤了;有的发票居然开娱乐业发票。

中国青年报:会议现场都有哪些人,气氛怎么样?

蔡晓鹏:会议由是全国工商联经济部主持的,部长、副部长都在。中纪委对会议做了评价性发言,来了两个人,一个厅级干部,一个处长。

参会的共12家企业,有医药、房地产、高科技行业的,许多是行业协会的头头。大家发言的时间都不够。我第6个发言,只能挑着草稿一些内容简单地说,讲了15分钟。

我的有些话比较尖锐,比如把某些基层干部比作“鬼子进村”、“半夜鸡叫”,工作人员会打岔。内容几乎指名道姓,有时间、有地点,这比较狠了,一些企业家不说时间、地点只说事情。

中国青年报:发言稿为什么会出现在网络上?

蔡晓鹏:每人发言平均只给10分钟,我有1万字的内容怎么办?肯定讲不完的。会后发言稿要交给中纪委,我的草稿是手写的,我说我的字很草,整理以后给你。

整理后,先是发在微信朋友圈,设了分组可见,发在政界、商界、学界、红二代等几个组。后来被删了,我就在新浪博客发。

中国青年报:我们看到,全国工商联农产商会在官网上也转载了发言稿。

蔡晓鹏:我是代表工商联提出的问题。草根资本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石,现在的民营经济越来越有钱,而实体经济领域受的制约多,从业者压力大。

公权、私权要平衡,当两者有冲突的时候,如果连工商联这样的社会团体都不能发声,它就是公权的延伸,而不是私权的代表了。中立性没有了,社会就不能稳定、协调。

所以,我提出的问题和工商联的意图是吻合的,他们觉得,我讲了别人想讲而不会表达的话,很高兴。商会领导也看了这个发言,说讲得非常好。

民营经济有受抑制的传统

中国青年报:你从商的经历是怎样的?

蔡晓鹏:不是我想去从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成立了一家公司,有改革探索民营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性质,我去做了。90年代又去参加扶贫NGO。这样转下来,2002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中国青年报:2002年自己办公司的时候,想到会遇到“鬼子进村”的情况吗?

蔡晓鹏:想到过,因为80年代就有。当时北京发生一起海南汽车走私案件,我们公司买了两辆,但统计的时候,被统计成2000辆。企业账户被冻结,工商也不给办年检。我说,买车卖车,账面上有来有往,都很好查。但工商就不给你查,说没时间调查。

最后,工商局说要派4个人调查,从上海开始,然后到杭州、厦门、广州、深圳、珠海,最后再到海南。这就是旅游。我们专门派了两个人伺候他们,住高级宾馆,吃喝玩乐,还给钱,两个星期花了10万元。

其实他们都清楚,这是工作失误,只要看一眼统计就知道了。那时候,企业少,它就是要吃你、喝你。

中国青年报:上世纪80年代你被干部吃拿卡要过吗?如果有,他们都要些什么?

蔡晓鹏:要什么的都有,那时候还不是要钱,以要东西、请客送礼为主。我们企业送过的,有电视机、电冰箱、工艺品、字画、音响,还有吃的喝的。

一次,我们有一家涉外公寓开业,省市区的领导一定要请到,结果有个环保部门忘记通知了。环保部门后来有人爬到我们供热锅炉的烟囱顶上,说你们烟囱帽里面有烟尘,黑的,不行,要罚款几十万元。最后指明我们赔礼道歉,在北京最好的饭店单请好几桌。

中国青年报:在你看来,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

蔡晓鹏:民营经济的发展过去长期受政府的抑制。那时候,最大的压力来自工商、公安、税务,工商办一个证照就特别困难,上世纪80年代大部分时期不允许有私营企业,企业想挂靠主管单位很难,要有关系,当时还有“株连”,你出了事情,要有债务,爹妈上级要替你连带,没有好处谁给你连带?

后来我发现,凡是政府不怎么管的领域,或者是新的、政府还想不出怎么管的领域,就发展得很快。一个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第二个就是私募和众筹,刚开始的时候没人管,蓬勃发展起来了。反过来,越是传统产业的实体经济,被监管得越多、社会成本越高。

不合理的行政审批催生形式主义

中国青年报:2002年到现在,你对行政审批的直观感受是什么?

蔡晓鹏:要走程序,但我的感受是,多数还是要先去花钱。

中国青年报:你觉得,你所在的农产品行业,有哪些行政审批是值得商榷的?

蔡晓鹏:比如,现在进入北京的农产品要有无公害认证。从政府管理来说,这是好的,但对生产者而言,这是要花钱的,做个认证要两三万元。

本来你种的东西可以销售,一旦你要进入“正规”的渠道,比如超市、便利店,就会要求提供资质、流通许可证,没这个证,他们不收,收了也要开增值税发票。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