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胖三斤”不仅是一种调侃,更是人们疏于自我饮食管理的表现。通过基因、营养代谢、肠道生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个性化检测,获得个性化配餐、标准化配送,在科技的支持下越来越成为可能。
这意味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未来营养健康领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实现个性化的社会化服务要借助现代科技建立个人健康大数据,通过24小时在线检测、跟踪,最后完成精准化的食品制造这一基本技术路线。
戴小枫认为,拥有众多的科学领域以及工程技术领域做支撑,营养健康产业未来将成为高技术、个性化服务产业。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表示,推进营养与健康需要有效的科技创新来支撑,当前需要加强多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共同推动我国营养健康事业的发展。
贾敬敦建议,加强营养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系统谋划推进营养健康产业基础前沿、关键技术及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大产品的加工制造技术与装备升级转型,催生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新业态。
另据统计,中国国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08年的6.48%提高到2016年的11.58%,提高了5.1个百分点。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发展一方面离不开科技进步,另一方面也应当更加依靠社会共治和公民的广泛参与,传播科学的营养健康食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