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信息发布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置期间紧急调集、征用的有关物资、劳务、医疗资源等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合理补偿。
造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承担受害人后续治疗及保障等相关费用。
(3)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迅速加强与事发地区、市、县应急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处置进展情况。
4 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
(7)后勤保障组,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供销社等单位组成,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等的保障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要求,按照以人为本、减少伤害、预防为主、依法处置、属地管理、快速高效、分级负责的基本原则,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发生可能与食品有关的急性群体性健康损害的单位,应立即向所在地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1.3 适用范围
(23)市网信办: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测和分析,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网络谣言,把控相关媒体和网络平台的舆情动态。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在事件性质尚未明确的情况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事发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同时,迅速开展患者救治、现场控制、证据留存、危害控制、社会稳控等先期处置工作。
(14)市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医疗救治、现场卫生处理指导,对与事件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负责组织开展相关监测,分析监测数据;负责组织开展相关检测和风险评估,提出相关评估结论。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
7 应急保障
(21)市供销社: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本系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日常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成立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指挥长和副指挥长分别由相应县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担任。负责领导、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决定启动相关应急响应,发布事件处置的重要信息,指导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建立跨区域应急协调应对机制、对需要市级层面协调处置的跨区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由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提出请求,由市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
5 应对处置
2018年5月10日
贵阳供电局,中国电信贵阳分公司,中国移动贵阳分公司,中国联通贵阳分公司。
筑府办发〔2018〕18号
2.1.5 市应急专家组
(2)及时向社会发布所涉及食品的警示信息,公布咨询电话,宣传避免、减少危害的科学常识。
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权威信息,并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包括授权发布、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新闻网站或政府网站报道等形式。
(18)市质监局:负责组织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3.4 预警响应
5.1.1 Ⅰ级应急响应
本市行政区域内在食品生产加工、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以及食用农产品中发生的,造成或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6 调查处理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5月17日印发
4.2 信息报告内容
3 监测预警
本预案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5.4 处置奖惩
4.3 信息报告
(8)市民政局:负责协助做好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影响群众的生活救助工作。
善后处理工作由事发地区(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供支持,主要做好补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有关善后工作,消除事件影响,恢复正常秩序,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市卫生计生委等部门成立由应急处置、医疗卫生、食品监管、食品检测、食品科学、新闻宣传、社会维稳、环境保护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库。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需要,从专家库中遴选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估,为应急响应的调整、解除以及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咨询和决策建议,必要时指导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和舆情引导。(贵阳市食品安全专家库名单附件9.2)
5.1 应急响应
(3)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立项审批;推动食品安全专项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9)市财政局: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保障。
7.3 资金保障
(3)事件调查组,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市政府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组成。负责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相关事项进行全面调查,开展事故现场卫生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和原因分析,对问题产品进行检验监测,以及事件风险评估和发展趋势研判等,对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调查,提出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