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卫士”为市民食品安全护航
区疾控中心实验员罗琳近3年来与同事一起开展近3600项次检测
■罗琳(左)正在查看检测结果。(受访者供图)
超市里的食品可靠吗?水龙头的水质过关吗?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实际上,有一批“隐形卫士”正在暗中守护。
罗琳就是其中一员,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一名实验员,罗琳潜心实验,对市场流通的日常食品进行严格把关,为市民食品安全默默保驾护航。
人物档案
罗琳,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主任级辅员。
潜心实验“护航”食品安全
称量,振荡,增菌,划平板,常规生化,血清学鉴定......台风“山竹”过后,疾控中心的实验室里罗琳与同事陷入了对于水质的紧张检测中。
罗琳负责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她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看似“不问世事”,实则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除了像上述台风过后对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的应急检测,罗琳在平时还要完成对日常水质、食品、医院消毒效果等检测任务。对于这些检测,实验周期至少都在一周以上,在罗琳看来:“到位的过程才是对结果的保证。”
实验室的检测作为食品安全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其诊断得出的检测结果对于公共卫生的调查分析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
为了让检测工作更顺利进行,罗琳借助成熟的配套产品,通过购买商品化的培养基和试剂,减少重复环节的人手消耗,让团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做好实验及改善技术上。
同时,罗琳紧密关注先进检测技术,在单位购置多重病原微生物检测系统后,迅速提升自己,熟练掌握实操技术。通过该系统能一次完成多种病原体的定性检测,在疫情处置中,可以迅速给出初筛结果,为实验指明方向,有效实现让科技为市民服务。
在同事苏彦看来,“罗琳就是我们的技术骨干,带领团队开展了很多新项目。她又总是很爱笑,团队里有她就很活跃。”穿着白大褂、手套、鞋套、口罩、帽子等“全副武装”到只露出一双弯弯笑眼的人,就是同事们对罗琳最深的印象。
“技术骨干
”提供专业支持
在罗琳和同事们的不断努力下,近3年来南海区疾控中心共监测各类食品样品683份,开展近3600项次的检测,为上级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技术依据,并为监管部门切实开展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中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今年,南海区疾控中心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基础上,添加了市民尤为关注的学生午餐检测,并结合南海区的实际情况和近年监测结果,采用常规监测与专项监测相结合的形式为市民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其中,由罗琳所在的实验室负责完成对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的检测,对市民平时在超市、学校和小型餐饮场所购买进食的日常食品进行检测。
检测品种涵盖肉及肉制品、动物水产品、婴幼儿辅助食品、以凉售为主食品、谷物制品、学生午餐等重点场所餐饮这六大类食品,有效排除了食品安全隐患,让市民可以买的放心、吃的安心。
接下来,罗琳说她将通过加强检测技术,积极提高卫生检验中心团队的技术创新水平,为市民及时提供数据信息,预测疾病发生风险。
此外,罗琳还将和团队一起,继续加大对食品风险监测力度,建立起致病菌溯源实验室,争取早日加入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网络实验室,保护市民身体健康,并保障生物安全。
文/珠江时报记者张佳敏通讯员/罗嘉莉钟曼华陈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