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溯源方面,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引人关注。2017年12月,京东、沃尔玛、IBM、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宣布成立安全食品区块链溯源联盟,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以及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
作者简介:
许华磊表示,区块链技术确保了溯源信息极难被篡改,因此信息在记录时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信息是否被诚实记录,区块链技术目前无法监督。”他说,另外,若有人占有全网大量算力,仍然可对信息进行修改调整。“尽管一些规模非常大的区块链应用,几乎没人能做到占有一半算力,但一些私有链,很有可能轻松获取一半以上的算力,可以对信息进行更改。”
作者简介
姓名:陈海波 工作单位:
如何确保我们叫的外卖不是来自没有任何资质的小作坊或者“幽灵餐厅”?第三方平台首先必须把好关,确保入网经营者的信息真实可靠。在这方面,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有了发挥的空间。
这种直播有用吗?“我们在广州调研发现,那些通过视频直播形式‘明厨亮灶’的外卖商家,订单量增长了20%以上,这是一种很好的正向引导,使良币驱逐劣币。”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食品安全官王三虎说,视频直播倒逼外卖商家提升食品卫生和安全水平,消费者可以更放心。
作为近年来最热门的信息技术之一,大数据技术已经在很多行业得到有效应用。在网络食品安全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做些什么?
我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具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第三方平台须对入网经营者的许可证、实体店地址等信息进行审查。但正如范学慧指出的那样,网络餐饮服务的一证多用、虚假证照等问题仍然不少见。据媒体调查,网上一些外卖商家公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是“P图”,其本身是没有任何资质的小作坊;还有一些外卖商家在网上公布的实体店地址是假的,或者根本不存在,或实际上潜藏在居民楼里,或是流动摊贩,被称为“幽灵餐厅”。
明厨亮灶解决的是看得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但看不见的一面怎么保证?比如食材的来源、食材新鲜度、是否通过安全检测、微生物污染情况等,这些是眼睛无法直接看到的。“还得有追溯体系。”范学慧指出。
2017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印发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明确,要强化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实施在线智慧监管,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测、监管等各环节安全责任,让广大群众饮食用药无安全之忧。
“昨天晚上,家人在网上订了一份沙拉,说打开后只要加上蛋黄酱就可以直接吃。但沙拉里的蔬菜、水果等是否被微生物污染,我们怎么知道?”在日前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网络餐饮与网售食品产业链安全与健康发展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表达了他对网络食品安全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