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单纯性肥胖的人群,饮食均衡、限制能量的摄入,如控制膳食总量,特别是限制脂肪、糖分摄入,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多运动和保持一定强度运动,尤其要避免经常性社交聚餐、喝酒、抽烟、过量饮食,大量吃甜食、油炸食品作为缓解焦虑的方法,可能是比较健康的减肥方式;对于患有重大疾病的肥胖者,应该遵从医生的指导科学减肥。”黄涛表示。
在控制体重方面,有家族遗传肥胖问题的群体,是不是需要放弃少吃就能变瘦的途径?
他介绍,目前研究已经发现的与亚洲人肥胖相关的基因大概有110多个。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携带这样的肥胖基因,只是由于携带肥胖基因数量不同,导致每个人患肥胖的风险不同。但是肥胖基因的表达与生活方式、饮食密切相关,控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和心理、运动,是调控肥胖基因的有效途径。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是能够控制遗传因素带来的风险。
“遗传因素决定胖瘦的基本趋势和潜力,但后天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依然是有效的。关于肥胖发生的最新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脂肪,直接导致人的脂肪增加。这就比过去单纯的控制饮食热量更加准确了。”姜韬指出。
无节制饮食会增加风险
岳西网凡注明"来源岳西网"的所有作品和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岳西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
无节制的饮食方式是不是真的会对肥胖造成影响?
“无节制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长期保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增加肥胖的风险,还会增加其他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更重要的是,如果人体携带有较多的肥胖基因,不健康的饮食还会加剧体重的增长。”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黄涛接受采访时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有没有科学的瘦身方式
“节食首先是控制脂肪的摄入,而蛋白质和糖并不直接导致肥胖。我们不易获得脂肪低的蛋白质食品,因此多吃肉也会增加体重。”姜韬说。
来源:
“有家族肥胖史或者携带肥胖基因较多的群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重要。因此,虽然人体携带肥胖基因的事实无法改变,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来抵消遗传带来的肥胖风险。”黄涛说。
研究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会让遗传风险较高的人减重效果更好。姜韬认为,“在瘦身实践中,首先是要严格控制摄入脂肪量,然后是保障基本蛋白质和营养素的摄入,防止体质变弱,同时量力而行的开展高运动量的活动。”
沈立荣建议,应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坚持日常身体锻炼之外,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少吃肥肉。每天摄入糖分不超过50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白开水和茶水。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