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吃的荠菜是很鲜嫩的时令野菜,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还是野菜中味道最鲜美的一种。荠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而且荠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寒凉的食物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特别是生冷的东西如冰淇淋等,否则,会将寒气聚集在体内,导致夏季脾虚,带来一系列不适。
鸡肉
因此,利用豆类蛋白在日常生活中替代部分动物性蛋白质,可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过量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高血压,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干豆中除了黄豆这一类比较特殊的豆类,还有杂豆,比如绿豆、红豆等,它们不同于黄豆,黄豆中主要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吃肉,而杂豆主要是淀粉,可以算作一种主食。它和黄豆是好搭档,合体成为“营养炸弹”。
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
韭菜有助护肝。李时珍把韭菜描述为“肝之菜”,就是因为肝主升发,而韭菜是温性食物,能起到助肝升发的作用。而且,韭菜含有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于疏调肝气,增进食欲,提高消化功能。
春季很多人吃饭感觉没有胃口,困乏无力,这个时节可以吃点鲜嫩的春笋。立春后挖出来的笋,洁白如玉、味道鲜嫩,因此被誉为“菜王”。浙江省台州医院营养科主任何晓琴介绍:“挑选春笋时,要选择根部偏黄白色,中部到尖部白嫩而有光泽是比较新鲜的笋,最好能够带点泥土,如果中部到尖部发暗褐色,新鲜度就会差很多。”
韭菜:起阳+清肠,俗称“食物伟哥”
豌豆苗。豌豆苗叶片颜色深绿,具有绿叶菜的优势,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胡萝卜素含量高达2700微克/100克,而人们常吃的瓜果类蔬菜均在100微克/100克以下。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对皮肤、视力和免疫功能都是必需的,而这种维生素正好是国人缺乏的。
豆芽。发芽让豆子从“主食”或“蛋白质来源”变成蔬菜,成了维生素C的来源。比如,绿豆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零,变成绿豆芽后,维生素C变成6毫克/100克。黄豆和黑豆在发芽过程中,“抗营养物质”如植酸、单宁、蛋白酶抑制剂之类妨碍营养素利用的物质大幅下降,铁、钙等矿物质的利用率提高。此外,黑豆芽中维生素K和叶酸相当丰富,对心血管健康和骨骼健康很有益处。
先说说庞大的豆类队伍中的黄豆,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卞华伟介绍,黄豆中除了具有高蛋白质、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外,还含有一定量的B族维生素及钙、铁、磷、钾、钠、镁、锌等微量元素。黄豆的营养成分可为脑细胞的生长发育提供充分的原料,保持脑细胞更新的顺利进行。另外,豆类提供的钙可改善骨密度,促进骨骼健康。
我们做菜时往往只是用洋葱来调味,现代研究证明,洋葱具有杀菌、降血糖及调节血压的作用,在国外被誉为“菜中皇后”。
我们在烹调时常用蒜来调味,是厨房中的“良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瑞芳建议,春季天气回暖,每年三月,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一些病菌也会卷土重来,每日用餐时不妨多吃点大蒜。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大蒜不仅具有很强的杀菌力,对预防感冒、腹泻、肠胃炎有一定的疗效,还有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的作用,对胃幽门螺杆菌也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人可以多食。
春天升阳 这些“辛味”菜吃起来
马齿苋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这些菜的季节性都很强,过了这个季节就很难吃到这些很鲜嫩的野菜了。马齿苋不仅可以食用,还具有药用价值,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等功效。赵妍表示:“马齿苋可以用来和肉一起拌馅,也可以焯水后凉拌、煲粥煲汤等都是很好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经常容易腹泻的人及孕妇要少食,此外,最好也不要与胡椒、鳖甲一起食用。
春笋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特别是膳食纤维含量很高,常食用有防止便秘的作用。
多吃甜
春吃芽苗菜 营养更全面
春天吃四种食物养肝护肝
春笋鲜嫩 分节吃
初春吃些鲜,河鲜海鲜也都是不错的的选择,虽然这个季节应季的海鲜比较少,但还是有的,比如鲜活的扇贝也开始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而且一定要新鲜的才好吃。
豌豆圆润鲜绿,嫩豌豆可炒食,也可用于配菜。卞华伟表示,豌豆高钾低钠的特点对高血压预防控制有益,富含的维生素A原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其富含蛋氨酸及胱氨酸,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但注意豌豆蛋白质总含量不高,这种效果不甚明显。
春天多吃五种蔬菜,尝鲜还养生!
多吃蔬菜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营养科营养师赵妍强调:“吃野菜最好到菜市场买现成的,因为自己去采很难保证野菜的安全性。如果要去,采摘野菜的地点一定要选择在无污染的环境,尤其不能在拥堵的马路边以及工业污染区,同时人们在采摘野生荠菜时需多加注意,很多杂草与荠菜外表相似,一般人难以分辨,而这些杂草本身可能含有毒性,不能食用,建议有采摘经验的人陪同更为安全。”
花生芽。众所周知,白藜芦醇是葡萄酒中起健康作用的关键成分之一,这种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防癌、防心血管疾病、抗辐射、抗炎、抑菌等作用。测定发现,花生芽也富含这种活性成分,而且含量超过葡萄酒中的水平。此外,花生发芽过程中也发生了维生素C含量增加、抗营养物质水平下降等一系列有利于健康的变化。
从中医角度讲,菠菜性味甘平,能平肝明目,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之效,营养价值高,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K。
野菜当季 鲜增三分
每年三四月份,正是春季踏青、挖野菜的时候,吃多了大鱼大肉,不妨吃点荠菜、苦菜、马齿苋等新鲜的野菜,除去油腻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养生的作用。
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甘荀
优质蛋白质可以修复肝脏,它们就像维修工人,能修复肝细胞。鸡肉、鱼和豆腐等食物中富含优质蛋白,且热量较低。沿江路上的五号茶居近日推出的粤式点心“下午茶套餐”中,就有一份养肝汤水——御品麒麟椰汁炖鸡。
鲜豆春起可多吃:鲜豆四季豆、豌豆、豇豆等就是很应季春季食材。它们算是蛋白质含量高的蔬菜,也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储藏室。四季豆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而且还是一种难得的高钾高镁低钠的蔬菜。无论切丝配肉丝炒食,还是加醋汁凉拌,都很好吃。同样,细长的豇豆也跟四季豆类似,焯水后凉拌即可。它们都是很适合春天食用的蔬菜。
扇贝吃的就是当日鲜
春天吃豆胜吃肉!
少吃油腻刺激食物
菠菜护眼明目。菠菜是叶黄素的最佳来源之一,这种营养素对于预防眼睛衰老导致的“视网膜黄斑变性”十分有效。同时,菠菜还是维生素B2和β胡萝卜素的好来源,前者充足时,眼睛不容易布满血丝;后者可以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有助预防干眼病。此外,菠菜还富含钾、钙和镁元素,能帮助眼部肌肉增强弹性,减少近视概率。
莴笋抗过敏。莴笋含丰富的维生素、钙、镁、膳食纤维等成分。研究发现,莴笋中的某种物质可以抵抗因春季过敏而引发的鼻炎,缓解过敏带来的不适。
推荐以4种食用方法:1.清炒;2.做成“上汤蔬菜”。将蒜片在锅里用油炒香,然后放入少量水,加火腿片和熟鸡蛋碎块。水开后,放入芽苗菜煮两分钟即可;3.蒸。将洗净后的芽苗菜裹上面粉或豆粉,放进蒸笼里蒸几分钟,再用醋、蒜汁和香油调成蘸汁,拌进蒸好的芽苗菜里即可;4.对于特别细嫩的芽苗菜如胡萝卜苗、荞麦苗等,直接凉拌是最好的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芽苗菜的营养,也更鲜美可口。
扇贝等海鲜类产品一定要吃鲜活的,一旦海鲜死了,吃下去之后就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要看是否新鲜,武建海支招:“应选择外壳颜色比较一致且有光泽、大小均匀的扇贝,不能选太小的,否则因肉少而食用价值不大;买新鲜扇贝的时候,一定要闻一闻,如有腥臭味道就很不新鲜了。”
选购大蒜时,先看其外皮是否完整,然后用手轻轻掂量和挤压大蒜,重而紧实的即是好的,若发软或者表面皱巴巴,或是已经出芽的大蒜,都不要挑选。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平时多喝水可增加血液循环,有利于养肝,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而适量饮茶,可提神解困。若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升发,疏散瘀滞。
春季饮食宜清温平淡,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多喝水
菠菜
江苏省中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武建海介绍:“扇贝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钙、锌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海味中的三大珍品之一,对于临床恢复期的病人、儿童与女性都是很好的选择,每周可以适量的吃一到两次。”
春天饮食“三多三少”
香椿增加食欲。香椿不仅香味独特,还富含钾、钙、镁等矿物质,其B族维生素的含量在蔬菜中也名列前茅。此外,香椿还含有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化合物,可起到健脾开胃、增加食欲的功效。因为香椿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储存过程中由硝酸盐转化而来)的含量较高,因此烹调前最好先焯烫一下。
豆类蛋白质中富含赖氨酸,是与谷类蛋白质(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比例低)互补的理想食品。大豆的脂肪含量约为15%~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亚油酸高达50%,此外还含有较多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的磷脂。如果再和杂豆搭配起来,互补,营养更为丰富。
荠菜能补钙。荠菜营养丰富,其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以及各种矿物质含量较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含钙量高于同等重量的牛奶。荠菜还有一定药用价值,传统医学认为它可用于辅助治疗痢疾、肠炎、胃溃疡等疾病。
“荠菜可以做汤,炒菜,凉拌、做馄饨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吃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因人而异。”赵妍表示,荠菜不宜久烧久煮,时间过长会破坏其营养成分,也会使颜色变黄。体质虚寒者不宜食用荠菜。
少吃寒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