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对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革重心落在对咖啡豆的标准控制之上。在前期,瑞幸会先通过大量采购来保证咖啡豆的库存安全,再引导产地进行规范化种植,形成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其次通过"砸钱"盖厂将烘焙流程规范可控,瑞幸于2022年5月宣布在昆山斥资1.5亿美元建设第二家烘焙工厂,预计年烘焙生产咖啡豆3万吨。在出品阶段,瑞幸门店采用的全自动咖啡机已经能够将人为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据瑞幸员工透露,任何一杯咖啡的制作仅需要操作按钮即可,甚至"连拉花也不需要咖啡师自由发挥"。[6]公开资料显示,瑞幸咖啡单店人工成本在14%左右,低于星巴克的18%-20%和Manner的15%。通过上游咖啡豆质量控制、自建烘焙工厂和采用全进口自动的咖啡机设备,瑞幸基本解决了咖啡制作的标准化问题。
[6] 引自创事记于2022年2月发布的《在星巴克、瑞幸、Manner打工:不像咖啡师,更像"机器人"?》
危机的另一面通常也是机遇。疫情培养出消费者长期的习惯,催生一批品类迎来红利期——后疫时代消费者对安全、功效的诉求使得功效护肤市场大幅增长;乳制品则因为与健康需求相关而展现了较强的消费韧性;2021年以来,民众对露营、滑雪等户外运动的热情接替了2019年的瑜伽热,让运动服饰市场得以保持增长势头。上榜的10家企业中,功效护肤和乳制品赛道企业数量就有5家,分别是华熙生物、珀莱雅、上海家化、伊利和飞鹤。两家上榜的服饰企业波司登和安踏,则是顺应冰雪、户外运动趋势而起的成功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