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料及半成品外包装。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进入企业或者入库前,应对其外包装进行严格、有效消毒;用于搬运冷链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工器具(如转运箱、勺子、钳子等),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
相关稿件
仓库装卸货区宜配备封闭式月台,并配有与冷藏运输车辆对接的密封装置。加强入库检验,除查验冷链食品的外观、数量外,还应当查验冷链食品的中心温度。加强库内存放管理,冷链食品堆码应当按规定置于托盘或货架上。冷链食品应当按照特性分库或分库位码放,对温湿度要求差异大、容易交叉污染的冷链食品不应混放。应当定期检测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库内温度和湿度应当满足冷链食品的贮存要求并保持稳定。定期对仓库内部环境、货架、作业工具等进行清洁消毒,具体清洁消毒措施参见《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4.清洁和消毒。参见《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五)其他防护措施。在收银台和柜台设置玻璃屏障,鼓励使用非接触式支付,以减少接触。应考虑不在自助柜台公开展示或出售未包装的冷链食品。
(三)方便顾客洗手消毒。应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目前,我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国外的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外防输入成为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专家风险研判认为,从事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并在感染后未及时调离工作岗位,继续从事食品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工作,病毒就有可能会通过感染者污染食品及其包装材料表面,并随着冷链食品扩散,如果相关防控工作不到位,就存在导致相关的接触者感染和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
(三)交通工具的定期消毒。为避免冷链食品被污染,司机需确保运输车辆、搬运工具及容器的清洁和定期消毒。
一、编制《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的目的是什么?
(一)餐饮业应对所有冷链食品接触面、外包装和用具进行经常清洗和消毒,并加强餐(饮)具、调味品容器的清洁消毒。
八、餐饮加工过程如何消毒?
2.定期在冷链食品零售区域(商店、卖场、超市)广播或张贴告示,提醒顾客注意保持距离,并注意及时清洁双手。消费者自带购物袋的,建议盛装冷链食品后应注意清洗后再使用。
一旦接到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样品的通知,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迅速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根据当地要求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及时对相关物品和环境采取应急处置,对相关物品临时封存、无害化处理,对工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对可能接触人员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筛查等措施。物品在未处理前,应当保持冰箱、冰柜、冷库等冷冻冷藏设备正常运行,以防止物品腐败变质及可能的污染物扩散。相关物品处理时避免运输过程溢洒或泄露。参与相关物品清运工作的人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一)出现健康状况异常人员的应急处置。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问答
二、冷链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清洁消毒包括哪些方面?
(三)清洁和消毒。参见《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一、制定《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的目的是什么?
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特别是装卸来自于有疫情发生地区的进口冷链食品时,码头搬运工人等在搬运货物过程中,要全程规范戴好口罩,避免货物紧贴面部、避免用手触摸口鼻,防止接触到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冷冻水产品等。如果搬运工作过程中发生口罩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二)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物体表面的消毒,包括人手频繁接触的方向盘、车门把手、移动设备等最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均要定期消毒。
(四)警示告知。
1.提供清洁消毒液。为员工和进出餐饮区域的消费者提供洗手液或免洗消毒液。
(一)食品销售经营区域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操作,勤用洗手液洗手消毒以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
(四)保持手卫生。在处理货品时,或双手触碰过货架、扶手等公用物体时,要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二)发现样品核酸检测阳性的应急处置。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