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
核心摘要
很多人都在思考是什么成就了如今的永辉?我们认为,一家企业的成功必定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作用的结果,永辉也不例外。本文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结合宏观环境和行业背景梳理永辉的发展脉络, 全面客观地总结永辉各个阶段的发展特色,为读者清晰呈现永辉的蜕变之路。
报告摘要
概括起来,永辉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创期(成立-2004),创始人在中国连锁超市业态崛起以及政府推广农改超项目之时,在福建省福州市崛起;第二阶段生鲜壁垒成熟期(2005-2010),永辉没有在行业高速发展期高枕无忧地坐享行业红利,而是踏实地锤炼经营能力,构筑强大的生鲜经营壁垒;第三阶段快速扩张期(2011-2014),发扬永辉模式,借助资本力量快速扩张,在实体零售一片颓势中逆势走向全国;第四阶段新零售转型期(2015-至今),打造全球供应链,“云超+云创+云商+云金”四大板块协同运作,业态迭代升级。
永辉最大的优势在于强大的经营能力和内生增长能力。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是成功的助推器,打铁还需自身硬——生鲜差异化经营战略、自采自营的盈利模式,全球垂直采购供应链、O2O全渠道建设、“合伙人”员工激励制度、精细化的内部管理以及适应外部环境的变革能力是永辉的核心竞争优势,使永辉从“农改超”小店蜕变为内资民营超市的龙头企业。
永辉和沃尔玛有诸多相似的成功基因:都曾把握历史机遇,乘行业东风崛起;都在行业低迷期抓住机遇,将危机化为转机;都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由区域龙头至全国巨头;都注重供应链能力的建设;创始人都拥有的丰富的商超运营经验。同时,中国连锁超市业集中度相对国外较低,零售企业在电商等冲击下进入转型期,马太效应会进一步凸显。基于永辉生鲜领域的竞争壁垒和长期发展潜力,我们认为,在新一轮行业浪潮中,永辉有望成为实体零售转型升级的大赢家,发展成沃尔玛级别的全国巨头企业。
风险提示:居民消费增速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很多人都在思考是什么成就了如今的永辉。是21世纪初中国连锁超市崛起浪潮的历史机遇?是农改超项目的政府扶持?是生鲜差异化经营战略?是内部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还是居安思危、勇于变革的企业智慧?也许这都是永辉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一家企业的成功必定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作用的结果,永辉也不例外。本文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结合宏观环境和行业背景梳理永辉的发展脉络,全面客观地总结永辉不同阶段的发展特色,为读者清晰呈现永辉的蜕变之路。概括起来,永辉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成立-2004:乘行业风口,起家“农改超”,崛起福建
这一阶段是永辉的初创期。2000年7月第一家“农改超”超市——福州屏西生鲜超市在福州开业,永辉自此开启了特色鲜明的生鲜之路。值得一提的是永辉并非一开始就定位生鲜,创始人张轩松早在1995年就进入超市行业,成立了第一家超市——福州市鼓楼区古乐微利超市,此后又相继创办几家超市,完成了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原始积累。结合当时的宏观环境和行业背景,我们认为在这一阶段永辉受益于零售行业大浪潮,特定的历史环境整体有利于永辉的发展,定位生鲜的商业模式是富有战略眼光的差异化路线,虽不能为古老的零售业带来颠覆式冲击,但却帮助永辉在外资超市、国有超市的夹击下在福建站稳脚跟。
(一)经济腾飞,连锁超市业态崛起
美国学者戴韦森等人于 1976 年共同提出了零售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一样,零售业态也要经过导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从发达国家零售业态的演变历程看,人均 GDP 是零售各子业态演变的决定因素。一般而言,人均 GDP 突破1,000 美元至 3,000 美元是现代百货业的高速发展期,3,000 美元以上大型综合超市开始兴起,6,000 美元以上便利店业态流行,10,000 美元及12,000 美元以上仓储式商店和大型购物中心逐步繁荣。换言之,经济水平内生决定了零售子业态的发展现象。
中国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为连锁超市业态的爆发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永辉诞生于中国连锁超市的初级阶段,可以说永辉赶上了行业大发展的历史浪潮。中国1995-2004年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加速进行,GDP平均增速超过9%,虽然2000年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但是部分发达城市的GDP已达到发展大型连锁超市的水平,如北京、上海2000年的GDP分别为2914美元、3,584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至2000年已达到3.9万亿元。2000年之前中国零售业以百货业态为主,之后各类超市业态开始爆发。
1999年上海联华超市公司取代上海第一百货成为零售百强之首,2000年其差距进一步扩大,联华超市销售额超过111亿,而上海第一百货销售额只有联华超市的50%左右;2000年9月,华联超市股份成为国内首家以连锁超市为主的上市公司。这两件事均标志着中国零售业以百货店业态为王的时代结束,连锁超市业态正式崛起,步入黄金发展期。同期,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连锁超市巨头也加快门店扩张步伐,外资大型连锁超市的成功也鼓舞了本土企业进军超市行业。
(二)“农改超+区域流通障碍”助力永辉扎根福建
1、“农改超”政策扶持
除了行业大浪潮外, “农改超”政策推动和区域相互分割的流通障碍也是永辉得以在福建崛起的重要外部原因。 农改超是指将农贸市场改为超级市场, 扫除传统农贸市场“杂、乱、脏、差”的弊端,政府为推广这一行动也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扶持。2000 年,福建省政府、福州市政府做出“杜绝餐桌污染,改善社区生活,建设放心市场”的决定,公司创办者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开办了福州第一家“农改超”超市,经营面积为1,500平方米,生鲜区经营面积超过50%。2002年,国务院七部委联合检查组考察永辉超市,提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永辉模式。
2、区域流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