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种饮食方法会伤命 如何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一天的劳累过后,还要洗澡洗头发洗衣服,往往头发还没干,就已经犯困想要睡觉了,有些人甚至头发没干就睡过去了,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吗?
4种饮食方法会伤命
1、不食早餐
危害:严重伤胃,使你无法精力充沛地工作,而且还容易“显老”。
建议:早餐食物尽量做到可口、开胃;有足够的数量和较好的质量;体积小,热能高;制备省时省力;在食物的选择上要注意干稀搭配,荤素兼备。如果时间赶,可以带些饼干充饥。
2、晚餐太丰盛
危害:傍晚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为一天中的高峰,胰岛素可使血糖转化成脂肪凝结在血管壁上和腹壁上,晚餐吃得太丰盛,久而久之,人便肥胖起来。同时,持续时间通常较长的丰盛晚餐,还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容易使人患上失眠。
建议:
第一,晚餐要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结石病的发病率。
第二,晚餐要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尤其应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尽量减少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食物的摄入。
第三,晚餐要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给的热量以不超过全日膳食总热量的30%。
3、进食过快
危害: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肥胖。进食速度过快,食物未得到充分咀嚼,不利于口中食物和唾液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加重肠胃负担;咀嚼时间过短,迷走神经仍在过度兴奋之中,长此以往,容易因食欲亢进而肥胖。
建议:应该细嚼慢咽,预留多点时间用来进餐。
4、餐后吸烟
危害:饭后吸一支烟,中毒量大于平时吸十支烟的总和。因为人在吃饭以后,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时人体吸收烟雾的能力进入“最佳状态”,烟中的有毒物质比平时更容易进入人体。
建议:全面戒烟。
如何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1、饭前喝汤
我国人民用餐习惯多是先吃饭、后喝些菜汤。但从科学卫生的观点看,先喝点汤再吃饭更好,因为人在感觉饥饿时如果马上吃饭对胃的刺激是比较大的,久而久之容易发生胃病或消化不良。如果吃饭前先喝点汤,就好像运动前做预备活动一样可使整个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为进食作好准备。这样就会减轻对空胃的刺激,对胃的保护有一定好处。
2、细嚼慢咽
细嚼将食物磨碎成小块后与唾液充分混合以便吞咽。嚼的动作还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和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也就为食物的进一步消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定时定量
吃饭有规律,定时定量也是一种良好的饮食习惯,它能使胃肠道有规律地蠕动和休息,从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使胃肠道的功能保持在较为良好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就能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4、少吃多餐
进食如果较少,血液中的糖浓度就低,身体分泌的胰岛素就少,胆固醇的水平就降低,体内脂肪也会减少;但不论吃多少餐,总热量不应超过一日三餐的总量。
这些都是经过证实的利于身体健康的良好饮食习惯 ,长期坚持的人给人展现出的精气神都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留心观察一下。
(责编:刘颖婕、胡洪林)
推荐阅读
大家手笔:法治与德治何以相得益彰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二者分别用“依”和“以”,用语准确,不能换位。历史上,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但其本质是依德治国。依德治国要求性善,儒家倡导性善,但这只是一种贯彻自己学说的立论而已。因此…【详细】
人民时评:抓住产品质量这个“牛鼻子” 产品质量一头连着消费环节的“吃穿住用行”,一头连着生产环节的产业布局、结构升级。提升产品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日,有关部门发布2017年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状况的公告。数据显示,在当年对164种20192批次产品开展的国家…【详细】
人民论坛:“补短板”与“虑长远” “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十九大报告中,“补短板”被着重强调,内蕴殷忧之意。那么,如何补短板?从实践看,树立长远思维很紧要。 刚刚过去的一年,从“慧眼”卫星遨游…【详细】
全党来一个大学习 冬日的中央党校校园,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1月5日至8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在北京举行。 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要重视和抓紧学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