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人艺体艺术波谷
双胞胎伊莲的博客
冰恋小龙女
飞轮少年h
korenan2
我的色姐姐
水岛津实ed2k
纪宝成
yy小白龙贴吧
吸乳图
yy刘一手

一份让人振奋又引人注目的早餐。林钰莹 图
不过,这些所谓的健康早餐从未是我的早餐。一个广东人正常的早餐是粥粉面之类,或是茶楼里繁多的点心。在我以往的饮食结构里也从未如此密集地出现过沙拉、手卷与蔬果汁。
在那一刻我发现,我不只是一个失落的买菜人,也是一个焦灼的进食者。
而且,我在轻食互联网公司的研发部门里工作之后,这般焦灼之感有增无减。
我逐渐意识到,在大红大紫的轻食餐厅里享用的“健康”食物,更多是美好的一厢情愿。这些餐厅可能会让营养师计算出餐食的各种营养数据,可是这样的计算大多是台面上的工作,它是“健康食物”设计的最低要求。要在众多健康餐饮的同行中脱颖而出并留住消费者的胃,则要在口味上狠下功夫。比如可能需要加上更“复杂”的调味料,需要仔细打磨每样食物的具体做法,是烤的,烟熏的,或是炸的——这多少与“健康”食谱里要求的简单食材与料理方式有所偏离。
说起那些连锁轻食(当然不限于轻食)餐厅,为了降低成本而增加收益,则会启动“中央厨房”来大批量生产,也就是说,端到我们面前的食物也许经过了一条的漫长流水线。食物从产地到餐桌,也不可避免地“享用”了工业与技术革命带来的规模化、程式化的操作。
记得以前长辈们常对我们这群嚷着在外吃饭的孩子语重心长地说:“在家吃饭是自己人做的,是有感情的,做得好,外面的人(饭店厨师)哪里有自己人做得贴心呀?”他们似乎觉得,家里人用心做的自然会好,不会不健康。按他们的话来说,做饭要是像工厂式的机械生产,那可真是没有一点“感情”了,“没感情了,谈什么健康呢?”
长辈们所谈的“健康”是一个饱满而整体的词汇,带着精神气质,它是和对人的关怀联系在一起的。

新潮又“健康”的海鲜波奇饭。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理解的“健康”是怎样的呢?我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吗?我对此并没有足够多的反思。那么,当我盲目将那些新潮的健康食物都吃进肚子之时,我其实在消费什么呢?
在今天,我们有越来越多的“知识”与“认知”,都离不开背后资本的塑造。消费升级也是欲望升级,消费、品味、符号、地位成为一体。食物不再只是简单的肚子填充物,也被卷进全球化与资本化,而轻食、素食也许就这样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新趋势,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但这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吗?
也许是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呢。
就像是在这个中午,能尝出香椿鸡蛋馄饨的好味道,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
我觉得是好的,因为我相信它的味道可以告诉我更多的故事,与聪明的大脑没什么关系。同样的,我还欣喜于自己有些狼狈地去Green&Safe买面包,好像我是在一个普通商店里买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