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健康饮食 > » 正文

妈妈健康,家庭才能幸福!(2)

浏览: 来源:
火影忍者小樱禁图 tokyo hot n0619 天赢蒸汽幻想 追逐梦想的孩子电影 色动态图 蒂龙马格西博格斯 tokyo hot n0764 早坂ひとみ 陈琳达 吃棒棒糖什么意思 我和琳梵的故事 极品混沌神人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吴红霞建议,老年妈妈以慢性病、代谢疾病等为主,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这“四高”。老年妈妈在健康管理方面应当树立“治未病”的思想观念,要以预防疾病为主,除了从饮食、运动方面着手,控制情绪同样重要。

吴红霞提醒,老年妈妈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疾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药治疗。她在临床上经常碰到有些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觉得药物有副作用不能长期服药,结果导致病情加重。

吴红霞表示,高血压、糖尿病等是终生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才能控制,若不控制,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其中,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多,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因此应定期检查血糖,控制血糖,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预防重点2:老年忧郁症

“老年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社会角色,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副主任覃钰纯表示,老年人从为生活奔波的谋职者变成了旁观者,从关怀子女者变成接受子女赡养者,从经济比较富裕者变成微薄者,因此,老年人思想也由积极状态变为消极状态,精神上从有依赖感变为无依赖感,加上衰老现象容易导致身体的不适感,容易出现或多或少的失落感和自卑感。

那么,该如何应对?覃钰纯表示,可以从老年人及家属两方面着手应对。

老年人方面,一是学会接受衰老现象和死亡,这都是生命的一个部分,有病积极就医治疗,对死亡做好思想准备,不回避不幻想,才能让自己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从容不迫的生活;二是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功能,特别是记忆力和智力,延缓衰老,紧跟时代的步伐,做些有益集体和公众的事,从而体现个人价值,减少孤独感和失落感;三是培养和坚持各种兴趣爱好,做到“老有所乐”。既可丰富生活,又可协调、平衡神经系统的活动。例如公园里跳广场舞、下棋等;四是保持必要的人际交往,积极投身社会生活。

家属方面,子女应在生活上积极照料老人,对老人多关心体贴。对于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更要做到提醒吃药,定期带去医院检查,让老人有病及时医治,使老人感觉温暖和安全;多与老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关心老人的心理需要,多陪伴,让老人感到亲情;老年忧郁症症状严重的老人为摆脱痛苦会出现自杀行为,家属要多加观察、预防,必要时送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延伸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达对长辈的关爱?

除了关注身体疾病,母亲的心理健康也值得关注。作为子女,我们常常将爱藏在心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达对母亲等长辈的关爱呢,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副主任覃钰纯给我们支招。

1、每年父母的生日一定要牢记,让父母的生日在你的脑海里烙下深深的印记吧,提前为父母精心挑选好生日礼物,陪父母过生日。

2、不能经常回家陪父母的子女,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聊聊天,哪怕是报个平安,都会让父母得到最大的欣慰。现在的手机网络发达,手机功能也变得多样化了,其视频功能让你随时能和父母“见面”,以慰藉父母的思念。

3、父母年纪大了,许多慢性病要长期吃药,子女应提醒他们按时吃药,还可以在老人的手机上设置提醒铃声的功能,那样,提醒铃一响,他们就会记得吃药了。

4、用适当的语言去夸赞自己的父母。父母年纪越大越像小孩,儿女们去夸赞他们时,他们会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没有与这个社会脱轨,他们会觉得高兴和满足。合理的赞美会拉近父母和儿女的感情,就好像爸爸妈妈夸我们时我们会感到高兴,反过来也是一样。

5、尽量让父母的思想观念跟自己保持一致,教他们使用电子产品等。有时间教他们使用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互联网和各种社交网络会大大提高你们之间信息的共享效率。微博、微信、QQ会让他们看到一个不同的沟通方式。

6、旅游既能放松身心、开阔眼界,还能增加与父母沟通的话题。考虑到父母年纪的原因,可以选择一些休闲舒适的路线。

7、要尊重父母,与父母说话要和气,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做子女的要理解和体谅。

8、说出你的爱,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中国人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的方式总是很含蓄,甚至不会表达。有时候即使你想说爸妈辛苦了,却羞涩的说不出口。想要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爱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李雷
  • 张倩
  •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email protected]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