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一: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
方向二: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风险交流的实践
近30年来,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与食品科技的进步并驾齐驱,相辅相成,食品产业的不断壮大助推食品科技与国际接轨,而食品领域的科技创新又助力我国食品产业实现从价格竞争到价值提升的转变。与此同时,老百姓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在食品工业中的体现淋漓尽致,大家既想吃的安全放心,又想吃的美味健康,这些实实在在的需求正在倒逼中国食品工业的健康转型,安全、美味、方便与健康将成为未来中国食品的代名词。在本次大会上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食品营养与健康,会议主办方邀请到来自各国的食品科学与营养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未来食品的创新与趋势分析、新技术在食品产业健康转型中的应用以及特殊食品的研究与法规等方面进行研讨,分享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学术界新观点与产业界新行动。
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主办的2018年第九届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将于4月19-20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如期举行。会议将继续关注食品安全与健康两大主题,围绕六个重点方向开展专题研讨,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位国际知名专家齐聚北京,分享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趋势解析;与此同时,陈君石、孙宝国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国内专家代表也将参与本次会议,同国际专家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包括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AOAC International、欧洲卫生工程与设计组织(EHEDG)、新西兰食品安全与科学研究中心(NZFSSRC)、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女王大学等在内的诸多国际组织与知名高校的积极参与,也为大会的成功召开增添了不少亮点。目前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顺利开展,现将大会的有关情况分享如下。
我国外卖送餐平台快速发展,据有关机构调查,截止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第三方餐饮外卖市场用户规模已达2.75亿人;交易规模突破千亿元,达到1151.6亿元。网络餐饮是“互联网+”形势下诞生的新兴业态,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面临从生存到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其中食品安全是决定其生存质量的最大挑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7年11月10日发布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努力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面对诸多挑战,网络餐饮平台如何担负起主体责任,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对网络餐饮进行有效监管;经营商家如何查找网络餐饮加工环节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消费者如何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等话题将依托本次大会的网络餐饮监管专题进行重点讨论。
邀请原国家食药总局食监二司领导就我国对网络餐饮安全监管的相关法规及举措进行主旨报告,邀请中国烹饪协会针对网络餐饮发展需求与标准化管理,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翁云宣教授针对网络餐饮服务业外卖一次性包装制品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农食品部副经理刘长虹针对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认证体系建立及发展愿景,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三虎针对网络餐饮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百盛餐饮中国事业部食品安全官田明福针对构建网络餐饮安全链条的良好操作规范等进行深入交流。此外,会议期间,还将举行外卖餐盒环保调研内容发布仪式,让我们拭目以待。
聚焦两大主题: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
本次大会将围绕这一话题,邀请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领导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交流工作的进展及挑战做深入分析,邀请捷克布拉格化工大学食品营养系主任Jana Hajslova教授分享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国际经验,邀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监测一室主任杨大进研究员针对中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技术规范制定思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教授针对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食品相关谣言的传播,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厉曙光教授针对科学家如何将科学转化为科普等重要议题做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与此同时,还将邀请科技界与企业界代表围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和预警中的经验分享进行互动。
中国的食品安全从2008年到2018年,经历了凤凰涅槃式的十年磨砺与成长,实现了稳中向好的发展,97.6%的食品平均抽检合格率也为国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众所周知,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全球对于中国食品安全的关注将更为密切,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中国的食品科技与产业界以实际行动如何做出应有的贡献,如何为全球的食品安全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积极总结,积累经验,尤其是需要对于中国食品安全十年来从低谷走向高位并保持稳定的重点工作安排、关键领域突破以及热点难点解析等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这一工作将无疑会对未来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本次大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将组织专家围绕“中国食品安全的十年变迁与未来”进行重点梳理与总结,凝聚科技界与产业界的共识,借助此次会议的重要平台进行主旨报告,以期成为指引中国食品安全科学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成果。
方向三:营养与健康:学术界新观点、产业界新行动
本次会议将围绕食品真实性评价技术分别设置两个专题论坛,在吴永宁研究员与Chris Elliot的共同牵头主持中欧政府间合作项目地平线2020项目支持下,邀请英国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Martin Rose研究员谈环境污染对鱼类影响的空间映射,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博士谈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可追溯中的应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吴頔博士谈乳与乳制品掺假鉴别技术,荷兰食品安全所(RIKILT)、瓦赫宁根大学Sara Erasmus博士谈中欧食品安全项目工作组3--食品真实性概况,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教授谈食品真实性评价技术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捷克布拉格化工大学食品营养系主任Jana Hajslova教授谈食品安全与分析领域报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颖研究员谈进出口食品的食品安全真实性评价与监管,此外,Armin Hermann研究员还将围绕稳定同位素和核磁共振在葡萄酒数据库在冰酒真实性鉴别应用案例,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Carsten Fauhl-Hassek,博士谈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葡萄酒监管中的应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钟其顶高工谈中国葡萄酒标准体系及真实性科技监管技术研究进展。
方向六:食品企业工厂卫生设计与标准技术
六个专题方向凝聚新观点与新思路
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内外在经济利益驱动造假方面有不同的特征,在发达国家,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造假行为相对较少,但食品欺诈现象仍屡屡发生,比如以马肉冒充牛肉。而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在发生着用工业酒精兑酒的造假行为。鉴于此,我们需要在食品真实性技术、食品溯源技术、食品链脆弱性评估技术、食品掺假鉴别与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升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
食品检测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整体检测能力以及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食品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食品检测技术国际化也提出更为现实的要求,我国的食品检测方法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鉴于此,本次会议将邀请到AOAC INTERNATIONAL现任主席DeAnn L. Benesh在内的国际检测方法领域的知名专家一道,就国际检测方法体系对中国的借鉴以及如何加速标准与国际方法融合等问题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