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品打造品牌拉升。通过大单品作为拳头铺货全国,典型的案例包括啤酒行业雪花开创勇闯天涯、乳业蒙牛推出特仑苏、伊利安慕希等,但龙头自身市占率提升的过程中,经销商青睐高毛利高价差的产品,中型企业也随之成长,导致不少行业格局持续处于混战境况。
15-18年,进一步弱化经销商职能,转向快消模式(进一步走向大众化)。13-14年三公消费受限后,15年以来洋河转型大众消费,渠道操作上进一步转向快消模式,弱化经销商职能,经销商逐渐变为配送商、仓储商,好处是帮助公司进一步做到全面渠道下沉,缺点是渠道利润变薄,在白酒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渠道推力逐渐减弱,公司问题在19年愈发明显。
(1)需求端:社零增速降中趋稳,餐饮行业有所复苏。Q3社会零售额增速为7.6%,环比下降0.9%,总体下降但9月有所回升,降中趋稳。微观调研反馈,大众品春节后动销压力最大,Q3仍有压力,但普遍已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适应性对抗压力。Q3餐饮行业增速为9.5%,环比提升0.4%,增速提振对调味品等行业稳健增长护航。
MSCI扩容提振效果明显,近期北上资金持续流入。近期北上资金持续流入,上周单周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达230亿元,一方面,11月A股迎来MSCI年内第三次扩容,为A股纳入国际指数以来单次最大增量;另一方面,全球宽松,美联储降息提振全球风险偏好,叠加人民币汇率近期有所升值,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白酒板块:不确定中寻找确定,高端白酒引领行业景气度和估值溢价!行业中确定与不确定因素交织,行业增速需适度降低预期,需要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有两点较为明确:行业层面,受益于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以及充裕的流动性,高端白酒仍将保持量价的高景气度;资金层面,持续的长线资金流入,板块估值溢价水平仍将提升。进而我们认为,由于白酒整体未现量价齐升,头部品牌享受行业提价红利,已经成为三大板块,高端白酒受益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以及充裕的流动性,价格仍将维持高位,带动行业整体高景气度,吸引更多长线资金进入后推升估值溢价;次高端白酒19年已在调整,20年继续调整后蓄势再出发,不过市场预期已充分降低,机会与高端白酒均等,选股尤为关键;区域名酒的马太效应加剧,继续关注集中+升级的机会。
不同价格带间出现分化。高端依然是增长最快且最稳健的价格带;次高端酒企普遍存在渠道库存偏高、增速回落、费用加大的情况(我们在中期策略报告《掘金大食代》中已有展望和详细分析);中档白酒整体降速但相对平稳,龙头表现更优,二线区域品牌表现较为一般。从标准差指标看,2016-2019年间逐渐增大,高端白酒从133增加到367,次高端白酒从60增长到91,中档白酒从29增长到51,相对变动较小。
(3)估值:与业绩正相关增强,两级分化严重。19年估值与短期业绩联动性增强,这与贸易摩擦等背景下大家追求确定性下抱团绩优股有关。
2、精选区域龙头待涨机会,推荐古井/今世缘/口子。市场已充分反映中档需求压制影响预期,区域龙头估值均已合理偏低(对应20年古井20倍PE,今世缘22.7倍PE,口子窖17倍PE);
2.4 区域名酒:马太效应加剧,集中与升级趋势不改
马太效应加剧,机会仍来自于集中与升级。对于区域名酒来说,既不像高端酒能享受量价齐升的红利,也不像次高端酒企具有全国化的潜力,行业没有更多新增逻辑,机会仍来自于省内集中度提升与消费升级,但马太效应会越来越强,区域龙头将加速收割份额。
2.3 次高端白酒:困局下继续调整,但市场预期已充分降低
(2)次高端降速验证前期预判,市场预期已充分降低
成本上涨过快压制公司利润。短期成本上涨过快,消费品企业难以向终端传导,造成短期利润压制。
继续推荐白酒板块,建议以三条思路筛选明年标的选择:
厂商决策模型:回归产品本质,高端品回归品牌,大众品重视效率。当前在行业逐步告别总量增长后,企业经营策略开始回归,高端品企业降低对渠道投入,加大对品牌投入及消费者互动,大众品企业重视周转速度及经营效率,加大挤压对手份额。由于龙头卡位和上下游优势突出,可以预见创业型公司只能另辟蹊径,在赛道选择上更依赖模式创新,在已有赛道与龙头竞争突围的概率已经不大,或是发展到一定体量后寻求被收购机会;
在整体增长预期下降后,厂商和经销商的经营决策模型开始发生巨大转变。
消费税政策。白酒消费税率横向对比相对较低,具有上调风险。
(3)布局瑕疵品种的底部机会,等待基本面改善
温和竞争的生态有利于提价,龙头的态度很重要。龙头规模诉求更强,往往采用非常谨慎的提价策略,但如果龙头在规模和利润上都有诉求,往往会成为行业价格提升的引领者。我们研究了奶粉行业,外资定价时代,行业量价都在爆发成长,与液态奶行业(一直到10年之前龙头都在忍受极低的利润率参与竞争)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再比如海天、榨菜等龙头,也在提价频次上较高,引领行业有序进行价格传导,带来了较高的行业利润率。
基本面上来看,利好品牌力强、管理能力优化的企业胜出。品牌企业不仅给消费者更强的信任感,也意味着渠道中更强的周转水平、稳定ROE保障。在胜负已决的赛道中,龙头通过品牌溢价也可以实现更强的盈利能力,龙头将进一步收益集中、盈利能力强化。在细分市场、新市场,我们看好具有先进、与时俱进管理体系的企业,他们通过更好的与消费者沟通、更好的服务经销商,可以在发展中形成更强的合力和稳定性。
食品板块:买入龙头溢价,布局瑕疵底部。当前消费下行,龙头下沉渠道,维持报表稳增,而原材料逐步进入周期上涨通道,对收入及毛利率指标均有压力。首推高景气且具有提价预期的调味品板块,更大空间的机会来自于预期底部及提价等催化剂,细分行业仍然享受扩容红利,但利润空间稀薄带来的行业玩家盈利性差,优质企业依靠效率实现碾压对手的目的,增长路径清晰。
高粘性、强品牌、低货值等品类提价难度相对小。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独特的产品风味、强品牌带来的安全等诉求,都构成了较高的消费粘性,因此提价传导较为容易。另外还有低货值的产品,本身提价幅度较大但绝对数小,消费者感知力较弱,也较为容易提价。最典型的就是调味品板块、其次是肉制品板块,双汇年内为应对猪价上涨5次提价,销量仍保持平稳,后续成本压力趋缓后提价贡献弹性值得期待。
今年做的明年还可以继续做。我们看到,今年在消费环境波动中,龙头纷纷展开渠道和品类的下沉,来保障收入的增长。海天前三季度公司经销商分别扩张182家、303家、271家,通过扩渠道应对行业增长压力,类似的我们看到伊利、中炬、榨菜、绝味、桃李等也在纷纷进行渠道扩张和下沉。中炬小品类增速加快,如鸡精粉、食用油等均有较快增长,恒顺的料酒也有不错增长,品类扩张拉动整体增长,洽洽每日坚果Q3增长强势,带动企业收入业绩超预期。
3)区域名酒机会仍然来自于集中与升级。①大众消费升级持续,价格带不断上移。当前江苏省核心价格带已升级至300元以上,安徽省正在进行200-400元的结构升级,除少数地产酒强势的省份外,还有大量省市消费升级亦在不断进行,市场潜力巨大。全国来看,省会城市主流价位普遍达到200元以上,三四线城市、乡镇县也已普遍达到100元以上,预计100元以下盒装酒将逐步退出市场。白酒价格带未来仍将上移,升级趋势稳定,区域龙头将继续享受消费升级的红利。②行业继续挤压式增长,区域龙头集中度持续提升。区域名酒对地方小酒企的挤压将进一步加剧,主要是来自于价格带上直接竞争挤压,龙头将享受消费升级红利,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也越来越集中,中小酒企将逐步被淘汰。
困局一:无法享受价格提升,次高端难以突破300-400元价格带上涨。与上一轮高端价格拉动次高端价格普涨不同(上一轮梦之蓝价格涨到800多),反观本轮次高端品牌批价能突破400元屈指可数,无法延续价格提升的红利。最重要的原因是剑南春卡位,水晶剑作为次高端品牌积淀最深、且体量最大的百亿单品,批价维持在350元,且加大宴席政策投放,形成了次高端350元的虹吸,其他次高端品牌难以逾越此价格。另外,由于高端五粮液和国窖的低度品牌价格压在600元以内,且已在北方部分区域形成消费氛围,形成次高端品牌价格提升的“顶”。
1、提价对企业盈利贡献的滞后效应,关注前两年提价后利润的逐步释放。快消品提价前期一般会配合渠道费用支持,以保证渠道推力,平稳过渡提价窗口期,因此提价初期对企业盈利贡献不明显。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对提价敏感程度降低,企业为配合提价增加的费用分步减少,盈利弹性会体现出来。典型的是啤酒行业,企业决策从过去销量优先,到目前量利均衡,在产品结构升级和产能优化两个主逻辑持续兑现之外,行业也进入常态化提价阶段,18年和19年各家企业相继提价,预计20年初仍有提价政策推出,前两年提价效应将逐步在企业利润端释放,进一步保证行业盈利改善持续性(预计青啤15-20%区间),因此建议关注啤酒龙头的低点布局机会。
次高端整体降速、分化加剧的判断得到验证。我们在19年策略报告《寻火炼真金,蓄势再出发》中指出,在行业整体增速回落的情况下,名酒间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对企业的品牌力+渠道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次高端今年“降速”和“分化”确实验证了行业的规律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