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可能对食品及其包装造成污染,因此对食品全产业链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卫生要求。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可能成为远距离跨境运输携带并传播新冠病毒的载体,因此疫情防控要着重加强关口前移,在强化源头控制的同时,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做好“人”“物”同防。
热点九:诺如病毒——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惯犯”
解读专家:陈颖(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李凤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
诺如病毒是引发人类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诺如病毒虽然有很强的感染性且传播途径广泛,但引发的感染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保持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上报,加强感染者的治疗和管理;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
热点十:食物过敏——被忽视的食品安全“隐形杀手”
解读专家:吴永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陈红兵(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院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食物过敏是一个全球性的食品安全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避免摄入致敏物质是防治食物过敏的唯一有效途径,实施食品致敏物质标签制度是避免食物过敏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基于中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过敏食物清单,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以应对我国人群食物过敏问题。消费者应增强对食品包装上致敏物质标示认识,避开食用会导致自己过敏的相关食品。
《中国质量报》【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