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化学成立于 1948 年,其前身是一家生产和销售肥皂的公司。之后,公司利用肥皂生产技术成功开发出日本第一款食品乳化剂,为当时的冰淇淋和焦糖生产提供有力支持。此后,太阳化学不断推出满足时代需求的创新技术,如今,日本大多数食品企业都在使用太阳化学的产品。
太阳化学开发的Sun Active系列原料通过将环糊精添加到黄酮类化合物中并结合酶处理,增强化合物的稳定性与功效。产品克服了黄酮类化合物溶解性差、吸收率低等弱点,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和吸收性。
系列中旨在提高槲皮素衍生物“异槲皮苷”水溶性和吸收性的“Sunactive QCD”已经获得美国GRAS 认证。槲皮素和槲皮素糖苷(如异槲皮苷和芦丁),有着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预防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生理功能,备受全球科研界关注。然而,它们的水溶性极低,进入体内的吸收效率也很低,因此许多膳食补充剂不得不通过提高摄入量(500mg-1000mg以上/每次摄入)来达到功效。这样不仅提高了消费成本,也给日常饮用带来极大不便。
太阳化学采用专利制造方法,实现水溶性异槲皮苷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在针对健康成年男性的吸收度对比试验中,Sunactive QCD服用3小时后,槲皮素的吸收量是传统槲皮素的 2 倍,服用6 小时后差距高达25倍,24小时后仍达到10倍以上。由于优异的吸收性和水溶性,Sunactive QCD除了作为替代槲皮素和芦丁的下一代补充剂外,还可用于槲皮素和芦丁“无能为力”的冲饮型补充剂。借助其快速吸收优势、强大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帮助产品提高运动表现,减少运动中的肌肉损伤,迅速恢复肌肉疲劳。
2、Triple booster(トリプルブースター®)
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近两年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得到极大提高,在产品选择上“健康”属性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重大因素之一。宣称“低糖”、“低盐”、“低脂”的食品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如何将好吃与健康“完美匹配”成为食品企业的又一个难题。
日本长冈香料有限公司以“吃得好不浪费,过上健康生活”为设计理念,推出一款辅助“三低”产品感官表现力的香料产品Triple booster。
Triple Booster系列包括“Sweet booster”、“Salt Booster与“Salt Replayer”以及“Fat Booster”共四款产品。其中,“Sweet booster”可以提供产品如砂糖一般的自然甜味,增加整体甜味饱和度,令味觉层次更具深度。而"Taste Refresher "则能改善甜味剂自带的苦味与金属余味,使产品口感更加柔和,非常适用于饮料、烘焙点心与糖果。
专为低盐食品设计的“SaltBooster”是一种使用原始成分增强咸味并提高整体风味的香料。它还能掩盖低盐产品中氯化钾的苦味和金属味。“SaltReplayer”是一种粉状调味盐,旨在通过替代盐来减少50%的氯化钠。
用于低脂产品的“Fat Booster”,对油脂原料用独特工艺进行酶处理,在不损害自然感觉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脂肪口感。它可以提供各类味觉优化功能,有效改善风味。例如,将其应用于烘焙点心中,能赋予产品均衡的脂肪感,掩盖粉感。
3、可食膜Claire ®(可食性フィルム)
伊那食品工业位于长野县伊那市,主要生产琼脂及相关产品。该公司开发的一款由琼脂制成的可食用生态膜Claire ®获得“第22届日食优秀食品机械/材料/原辅料大赏”。
许多日本便利店售卖面条时,通常面条和配料之间会夹有一层树脂膜,防止面条长时间浸泡在酱汁中丧失最佳口感。消费者需要在微波加热后将这层膜取出,让面条和酱料充分混合。然而,取膜的过程中消费很容易弄脏手,甚至会沾染到衣服上。如果能将阻隔膜替换成加热融化的可食用膜,不但让食用过程更加舒心,也有助于减少垃圾,造福环境。
Claire ®正是针对上述场景诉求而设计。它可以防止食品中的水分迁移,可作为防止食品串味的分离器,还可用于调味品等食品包装,也能作为可食用印刷材料粘贴在食材表面。
Claire ®包括高温(80℃以上)、中温(50℃以上)、低温(冷水)3种不同融化温度的产品。这种可食膜即使融化也无色无味,不会影响菜肴风味。
4、Plasmate 面包大将(プラスメートパン粉大将)
在日本,如可乐饼、炸猪排等裹覆面包糠的小吃、菜肴一直占据餐桌的重要一角。然而,烹饪时,外层的面包糠很容易脱落,不仅造成食材浪费,同时聚积在油锅里的面包糠经过反复高温煎炸,容易产生不良风味和有害成分。
为了优化煎炸过程,NisshinOillio Group 推出了一款“Plasmate 面包大将”的煎炸神器,一举斩获“第22届日食优秀食品机械/材料/原辅料大赏”。
这款产品只需用水进行稀释,然后喷洒在面包糠上,便可增强面包糠与食物之间的附着力,减少煎炸过程中的剥落,增强油炸产品的酥脆口感。
总结
从上述获奖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机械设备与原辅料的创新主要围绕着“降本”、“可持续”、“健康化”三个方向展开。通过基础设备的不断升级,帮助企业在生产端减少大量时间及人工成本,从而降低产品溢价,让利于消费者;而针对“可持续性”与“健康化”的努力,则紧贴当下社会发展与消费大势,无论从自我价值观彰显,还是切身健康,都为产品找到通往消费者心内的“最短途径”。
对比近邻,中国食品产业还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以机械行业为例,自主研发的食品机械中核心技术少,现代数控装备少,制造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均不高。大型食品企业超过 80% 的高端装备依赖进口,年进口额近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