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电商今后或须亮证经营
有“家庭厨房”的经营者认为,《办法》更多是侧重于第三方平台上的监管和审核,而对于在微信平台上的他们就没有详细的规定。“我们希望能有更确定性、更细化的细则出台,明确对家庭厨房的管理。”该经营者说。
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有个别市民提到,《办法》对提供不合格食品的卖家处罚较轻,“违规成本低,万一卖家换个平台,换了一身马甲又继续营业呢?”市民林先生说道。
“现在不少网络餐饮行业的投资者在观望,在看政策落地执行的力度。”一名餐饮行业资深从业者李先生分析道,李先生认为,互联网+餐饮是发展趋势,政府部门会着力促成政策落实,届时将是网络餐饮业的新格局。
每个消费者都应是“神秘买家”
“这一举措能对食品卖家起到震慑的作用。”自称是“宅女”的黎小姐告诉记者,她经常用外卖来打发一日三餐。黎小姐认为,有关部门不透露身份地抽检,可以避免有的商家为了应付而“摆样子”,使监管更公平和真实。
除了各式外卖软件,“家庭厨房”是网络食品交易的一大部分。数量庞大的“家庭厨房”大多是通过微信进行营销。尽管相关部门规定,只要是食品经营行为,就应当依法获得食品经营的许可,包括“家庭厨房”。但相当一部分的“家庭厨房”经营者表示,只有准备扩大经营,或为开实体店做准备,才有办齐证件的必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订餐变成不少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何保障网络食品安全也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尽管距离正式实施还有两个多月,但部分从业者已闻风思动,以适应监管方式的改变。而消费者则关注《办法》监管到何种程度,能否取得成效。
■本报记者/何朋键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监管部门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或许目的在于鼓励互联网+食品行业的发展,以促进其能尽快形成规范的模式。此举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未履行职责,反而是遵循了新生事物成长规律的明智之举。“监管过于细密严苛,反而会束缚发展。”该业内人士说道。
不少市民的想法与小杨相似,通过直观的视频或图片来选择自己认为可靠的网络餐饮店。由于“家庭厨房”的特殊性,从原材料采购到整个加工制作过程,没有相关纪录追溯,餐饮安全全靠自觉。由此,《办法》中提出了“神秘买家”这样一项监管措施,在很多市民看来,此举不失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创新举措。
也有市民提出,如果把每个消费者都当成“神秘买家”,将大大提高网络食品的安全。市民黄先生表示,监管部门应广泛地吸纳消费者对互联网食品消费的信息举报,为“神秘买家”的抽检提供线索。
[责任编辑:yfs001]
《办法》相关细则将会逐步落实
市民小杨告诉记者,相对于传统叫外卖,她更喜欢在微信里点餐,因为微信里有不少“家庭厨房”式的卖家,像家里煮饭一样保证卫生健康。朋友的评价、卖家的图片、吃过的口味是她检验一家餐馆的最直接标准。不过,对于商家是否有相关证件,她并不清楚。“一般评价好的,都不会是黑作坊吧。”小杨如此说道。
“我们做的是口碑,消费者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凭的是良心就行了。”微信私厨的老板小木说道,但了解到《办法》的相关规定后,他表示会补办相关证件。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家庭厨房”的监管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相关细则会逐步落实。该负责人表示,《办法》的出台,是我国在网络食品交易监管上迈出的一大步,以往收到网络食品投诉却没有监管依据的问题将得以解决。
小美的“私房菜”在微信上小有名气,要订餐的人已经加满了三个微信号。她告诉记者,一开始抱着“玩票”的心态,把自己拿手的料理发在朋友圈,在朋友间进行小范围销售,由于味道不错,渐渐便有了口碑。小美告诉记者,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为了长远发展,便补齐了相关证件,并准备把相关证件放在朋友圈的封面上。小美认为,加强监管能帮顾客筛选出优质商家,形成行业内的良性竞争,避免了因为某些无良商家的行为让整个行业受到打击。
url:,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