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食药监局通报了今年一季度全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状况。通报显示,一季度河北省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生产经营秩序总体规范,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一季度,省食药监局先后在其官网公告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12期1610批次,其中合格产品1566批次,不合格产品44批次。不合格品种和项目主要是粉条中铝的残留量,桶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糕点中的防腐剂、酸价,水果制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花生米中的黄曲霉毒素,牛肉中的克伦特罗。
关于药品安全状况,去年12月16日至今年2月28日,全省共完成药品监督抽验261批次(不包含基本药物),检验合格259批次,合格率为99.2%。药品监督抽验涉及133家被抽样单位,其中生产企业23家,经营企业64家,使用单位47家。从生产企业抽验74批次,未检出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抽验合格率为100%;从经营企业抽验123批次,不符合标准规定2批次,抽验合格率为98.4%;从使用单位抽验64批次,未检出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抽验合格率为100%。药品抽验情况反映药品质量总体稳定,消费者在正规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药店购买的药品可放心使用。
根据抽检监测和各部门日常监管情况,当前应引起重视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五方面:一是个别进口食品代理商销售的进口薯片有过氧化值超标问题。二是个别地区牛羊肉及其内脏产品瘦肉精仍有检出。三是水产品中镉超标问题较为突出,在水产品养殖或贮运过程中仍存在违规使用禁用药物的现象。四是蔬菜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问题依然存在。五是网购食品存在问题隐患较多。一季度省食药监局组织对网络订餐平台经营的送餐食品及送餐容器进行了专项监测,发现驴肉火烧未检出驴源性成分、土豆粉铝残留量超标等问题较为普遍。
针对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我省将强化监管部门两责落实。明确各级食品药品监管事权,深入推进检查表格化、抽检制度化、责任网格化,将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两个责任落到实处。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动企业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授权人制度和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进行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强化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重点品种监管。加大对校园及周边、农村、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和食品生产聚集区、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等重点部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强化药品高风险企业、基本药物企业和特殊药品企业的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