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对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预期,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现有数据。这就犯了一个错误——把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消费行为差异单纯地理解为消费能力的差异,而忽略了消费能力之外的天花板。比如,很多冰淇淋企业,在预测中国的冰淇淋市场规模时,喜欢以发达国家的人均标准作为参照物。澳大利亚年人均消费冰淇淋21千克,中国年人均消费冰淇淋2.5千克,所以,中国市场还有超过8倍的空间。但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日本,年人均消费冰淇淋8.19千克,这个数字就变成了3倍多一点。而人均GDP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的上海,年人均消费冰淇淋只有5千克。大家只关注了消费量,没有关注饮食习惯,东亚人喜热恶凉,这是原因所在,上海市5千克的年人均消费量,可能就是中国冰淇淋年人均消费量的上限。而冰淇淋企业普遍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市场容量,从而对行业前景产生了误判。
原标题:资本 众创 新零售 膳食纤维寻找大健康产业新路径
众创究竟应该怎样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膳食纤维分会会长王延平认为,众创走入下半场就是产业众创,产业众创必须建立在产业的基础上,要与当地主要产业相结合。比如去西藏,众创就要与青稞相结合。
详见今日中国食品报第1版
膳食纤维研究空间广阔
为特殊人群提供营养支持
产品求新、求变、求突破都需要创新,而创新的路径无非就那么几条,然而,同样的路径,为什么有的企业左右逢源,有的企业四处碰壁?是否所有产品在所有路径上都能走得通?为什么掌握了最前沿的市场理论,了解了世界的产品流行趋势,却依然把握不了消费者的心理?北京美思美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崖枫认为,中国快消品企业创新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缺少前瞻性,而是太有前瞻性;不是落后于时代,而是过于领先时代。她总结出几大误区。
江南大学姚卫蓉教授在《膳食纤维在酒类中的新应用》的报告中透露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抗性糊精和聚葡萄糖在提高酒液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聚葡萄糖和抗性糊精对黄酒均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和贮藏稳定性;高纯度抗性糊精和聚葡萄糖均可降低黄酒溶液的表面张力,使酒体更稳定,而表面张力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姚卫蓉团队发现,抗性糊精不能显著降低白葡萄酒的表面张力,如何验证表面张力降低原因与多酚化合物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弘信资本合伙人、魔豆工坊创始人肖万明博士认为,目前,经济的高速增长已转为中高速增长,并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大健康产业同样面临消费升级。“美国经济结构中,有60%—70%的比例来自知识经济服务,服务业非常发达。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还是以生产为主,相对来说服务业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但提升空间很大。提升靠什么,主要靠创新驱动。”肖万明说,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研发需要创新,营销需要创新,商业模式需要创新,产业布局也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大发展,就无法实现健康梦。
近几年,一直被提到的一个概念是消费升级。陈崖枫认为,消费升级基于两个假设:一是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度与收入水平同步增长;二是中国已经拥有足够多的肯为性能而不是性价比买单的消费者。具体到食品行业,还要加上消费者愿意为食品买单这一条。但陈崖枫认为,这三个假设都不太成立,虽然收入水平是在提高,很多人收入的大部分却用来供房贷,用来消费的收入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所以价格仍然是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