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食品安全已成为民众越来越关心的大事,昨天,《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要求网上餐饮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同时加强对送餐人员和配送过程的规范。新规的出台能否管住网上“黑心餐”?“吃货”们的舌尖安全增添哪些新保障?
“网上订餐存在平台对入网商家审查把关不严格等问题。有的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照片;有的商家无证无照,违规开展外卖服务;有的商家冒用别人经营许可证照。”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指出。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审查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登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针对这一问题,办法规定。
“网络订餐的入网餐饮服务者,必须要有实体店,有食品经营的许可证,必须在自己的实体店进行加工制作,不得委托其他的经营者进行加工制作。”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监二司司长马纯良表示。
“新规对网络平台开办者、餐饮服务提供者、送餐人员以及各级监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条款。”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指出。
“在自有人员初步核验和督导二次核查基础上,我们聘请第三方机构SAI GLOBAL 进行线下审查。”
——“饿了么”首席运营官兼联合创始人康嘉表示。
“百度外卖开始在全国推广外卖封口贴,如用户在取餐时,发现有破损或人为打开痕迹,可以有权直接拒收;‘饿了么’外卖餐盒已在部分地区试点使用包装封签,避免餐品在配送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
——根据办法规定,各大外卖平台纷纷为送餐环节“上保险”。
“上海市食药监局与网络订餐平台建立食品安全大数据共享机制,根据负面评论关键词,包括非食用物质、违禁食品、环境卫生、食物中毒等4大类30余项,主动搜索消费者网上评论数据并及时提供给监管部门,形成负面信息线索库。”
——面对网络订餐平台“数量大,不好管”的现状,在监管中引入新技术手段成为外卖市场的急迫需求。
“会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跟踪,确保店铺的真实性;对自行配送的骑手,执行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骑手作业流程’;在自建平台公示餐厅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量化分级信息;与第三方合作的商家要严格遵守《外送食品安全与质量操作规范承诺书》相关规定。”
——日前,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召开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负责人集体约谈会议,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到家美食会、金拱门、百胜、海底捞等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负责人参加了本次集体约谈后表示。
“加大处罚力度,以落实平台的主体责任,确保法规落地。同时还应在这一领域引入信用联动执法机制,对商家、平台、送餐员都应引入信用评价体系,达到‘一处违规处处受限’的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入网前的审核只是第一关,办法在给出大原则后,细则的执行更需要监控。
本栏编辑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