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舌尖安全从何而来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乎大局。
日前,2017年浙江省“双安双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绩效出炉,其中,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为76.28分,较2014年上升11.85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为82%,每年稳步提升两个百分点。作为全国极少数“双安双创”全覆盖的省份,不久前,浙江还获得了国务院食安委的肯定。
创建热潮之下,杭州、宁波、绍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台州、金华、丽水紧跟其后,被推荐列入第四批试点。而作为浙江民生工程之一的食品安全市县区创建,更从基层和源头筑起舌尖安全的防护网。
浙江百姓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从何而来?“双安双创”的浙江经验体现在哪?记者进行了调查和解读。
质量追溯
一棵白菜也知“前世今生”
走进杭州和平购物城世纪联华超市,只要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一颗白菜的“前世今生”便一目了然。涵盖产地、出产日期、检测结果等信息,让老百姓感受到“看得见的放心”。
58岁的国企退休职工章如涵推着购物车,轻车熟路地在有机蔬菜区挑选西红柿。自从开设了品质食品区,章如涵每天都会来光顾:“这里每种食品的标签上都有追溯二维码,能轻松查到食品的生产流通信息,特别好。”选上四五个本地生产的西红柿,她笑着说,吃着酸酸甜甜,就是儿时的味道。
2017年,杭州在全国首推国际标准的“品质食品示范超市”,试点推出品质食品专区供应模式,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据统计,该市消费者对品质食品安全放心度高达97.3%,商品二维码追溯率达100%。如今,像这样的品质示范超市,全省已有12家,且在持续增加中。
源头把控、全链条追踪,成为杭州被列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的“密码”之一。
近日,浙江出台了《浙江省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要求到2020年,浙江农产品批发市场90%以上将建成电子追溯系统。实际上,自2017年4月1日,省食药监局出台《2017年浙江省食用农产品市场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试行)》以来,食用农产品市场电子追溯系统建设一直是浙江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
对于“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荣誉的势在必得,让浙江下定决心,破釜沉舟走前列。仅2017年,全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88个、绿色食品152个,新增绿色食品基地10.6万亩,新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9个。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纳入追溯系统的主体覆盖率大幅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开展追溯建设的主体数量达15140家,比2016年增长104%。
从最初的一句口号,到如今的百家争鸣,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催生的民生红利,已融入浙江百姓的一日三餐。
(责编:张帆、翁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