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五一下馆子,别点这6道预制菜,成本低上菜快,店家:此人够专业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安全 > » 正文

2017年十大食品安全热点解析

浏览: 来源:
换妻故事 ed2k 大桥未久 紫彩乃图片 洞悉达库鲁的秘密 观月雏乃作品 红颜只为倾城色 任彦斌新浪微博 硫化喷委撒纳剂 一人事众人受累 步步高v205软件下载

  “普洱茶致癌”“喝白酒能抗癌”“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10%’”……这些都是真的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业界人士日前对“2017年十大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本次活动,邀请了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到场,他们与食品科技界的专家共同参与热点话题的交流,达成了食品科技界共识。

  【热点一】

  保健食品的问题与治理

  事件回顾:2017年曝光了不少老年人被保健品“忽悠”的消息,不仅养老钱被骗,还有人因迷信保健品延误病情甚至丧命。  

  专家解读: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朱蓓薇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个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药物;个别企业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夸大宣传,老年人群为主要受害群体;少数媒体成为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的平台。朱蓓薇认为,应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科普宣传,同时,建议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加大对保健食品的科技投入。

  【热点二】

  普洱茶“致癌”

  事件回顾:2017年,一篇“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文章称普洱茶中有各种霉菌,其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黄曲霉毒素。

  专家解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陈宗懋说,黄曲霉菌喜欢在含有一定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物质中生长繁殖,并形成毒素。而普洱茶是一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很低的农产品,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不利于黄曲霉菌的繁殖和毒素产生。

  【热点三】

  “网红食品”现安全问题

  事件回顾:2017年8月,因含有国家管制药品成分,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对一款名为“咔哇潮饮”的网红饮料进行了查处。无独有偶,被追捧的当红餐饮品牌“一笼小确幸”,也因食品安全问题,其在上海的店面全部停止营业,并从各大餐饮平台上消失……

  专家解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凯说:“红”的根本原因是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但在“红”了之后的产能瓶颈可能导致企业放松食品安全管理的水准,造成整个供应链条失控。运用HACCP、GMP等管理工具,建立适合自己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网红食品”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热点四】

  法国奶粉被召回

  事件回顾:据外媒报道,因怀疑受到沙门氏菌污染,法国政府于2017年12月10日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法国婴儿奶粉制造商兰特黎斯公司(Lactalis)生产的婴儿奶粉,涉及国家包括英国、中国等。

  专家解读: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颖解释,沙门氏菌能引起多种动物感染。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应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以降低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我国应在完善健全食品召回制度及相关法律体系的同时,加强对网店尤其是跨境电商的管理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等产品流通渠道的监管。

  【热点五】

  中式咸鱼致癌

  事件回顾:2017年10月3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消息称,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中式咸鱼列在I 类致癌物清单中。

  专家解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解释,就鼻咽癌而言,除了腌制咸鱼因素以外,特定人群如广东、广西人的遗传因素,特别是对于EB病毒的易感性,是发生鼻咽癌的更重要因素。因此,癌症的一级预防,即病因性预防,是一个综合措施。

  同时还要认识到量效关系的影响,咸鱼虽然是I 类致癌物,在人们食用频次、每次食用的量都很有限时仍然不失为一道美食,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吃咸鱼和患癌症画等号。

  【热点六】

  喝白酒能“抗癌”

  事件回顾:2017年11月初,在“中国传统白酒研究重大突破”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一项中国白酒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表示“首次在国际上检测并鉴定了中国传统白酒中的非挥发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随后,“白酒可抗癌”的文章在朋友圈广为流传。

  专家解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说,地衣素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但是白酒中含有地衣素,并不等同于喝白酒能抗癌。产品中的功能成分存在量效关系。白酒中发现生物活性物质,如果其含量很低,人体摄入量很少,对健康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而过量摄入酒精反而对身体有害。

  【热点七】

  “无矾油条”铝超标

  事件回顾:2017年12月,上海市成山路一家“网红”餐饮店中的无矾油条,被抽检发现铝超标9倍。“无矾油条”能不能有铝残留?

  专家解读: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谭斌解释,无矾油条检出铝,不能算作违法添加,因为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含铝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或硫酸铝铵,又名钾明矾、铵明矾)可以在油条等油炸面制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只要按照国家标准添加,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此外,无矾油条其实无法做到“零铝含量”,铝总会微量存在于食品和环境中。公众应注意平衡膳食,以控制含铝食品的过量摄入。

  【热点八】

  喝王老吉“可延寿10%”

  事件回顾:2017年12月6日,在《财富》国际科技头脑风暴大会上,广药集团负责人宣布:国家863计划研究结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大约10%。这一结论是通过小鼠实验得出的。

  专家解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说,动物实验有别于人体实验,因此得出的相关结论也不一定适用。没有一种食品甚至药品能够延长寿命10%。实验没有得出延寿结论,纯系企业的有意商业炒作。消费者不要相信单纯依靠吃喝就能延寿的谣言,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去提高生命质量。

  【热点九】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

  事件回顾:网络餐饮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餐盒的环保问题、派送员的安全与道德问题和入网商家暴露出的后厨问题等。

  专家解读: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说,国家对网络餐饮监管正在逐渐加强。网络平台应担负主体责任,发挥“以网管网”优势,加强大数据分析,及时分享检查监测、投诉举报信息,加强产业对接,以全产业链的安全管控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共治和监管方式创新。公众发现违法现象时,应积极监督、投诉举报。

  【热点十】

  冷饭热炒典型——挂面可燃

  事件回顾:2017年,有关挂面可燃的谣言再次翻新复出,并将“挂面可燃”归咎为“添加了塑料”等非法物质,或使用了有害添加剂。

  专家解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沈群说,不仅挂面能燃烧,饼干、薯片也能燃烧。原因在于挂面是以植物性淀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饼干和薯片是在植物性淀粉的基础上添加油脂而成,都属于干燥可燃物质。因此,挂面、饼干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奇怪。建议加强舆情监测,防范和治理网络谣言。

  综合中国经济网、北京晚报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