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广播网5月16日消息:15日,市市场监管委就本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组织集体采访。据介绍,作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目前本市已在保健食品生产行业全面推开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食品安全监管正在从“重结果”向预防式监管转化。到“十三五”末,全市八成以上大型食品企业都将实现预防式监管。
孙玉侠:“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就是可能对最终产品质量有影响的环节,都要检测。重金属,微生物……入场时所有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也都要检测,保证它合格,才让它到下一个工序,保证最终形成产品没问题。”
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本市大型食品生产企业HACCP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与此同时,本市还将打造食品药品监管全程追溯信息平台,实现产品全流程可追溯。市市场监管委主任林立军说:“2018年我们要在50家食品生产企业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涵盖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肉制品等。消费者可以手机扫描标签上的二维码,了解产品真伪、检测报告、原料来源、添加剂使用、企业资质等实现公开、透明、放心消费。”(记者郭曦然)
在本市一家大型医药和保健品生产企业的检测中心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对刚刚送来的一组样品进行微生物和含水量检测。与以往不同,这批样品直接抽取自生产线上的中间产品而不是最终成品,化验结果也直接决定了这批中间产品是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还是销毁。检测中心经理孙玉侠告诉记者,自从企业建立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这样的检测每天都在进行。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简称HACCP,是一种将食品安全监管融入生产全流程的监管方式: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梳理从原料到成品的各个环节,找出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如原料采购、储存,生产环境控制等,并对每个环节的标准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市场监管部门也以这些关键点为抓手,细查食品安全落实情况。目前,全市近50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都已建成这一管理体系,关键环节也接入监管部门智能化平台,随时接受督察。市市场监管委保健食品监管处调研员付玉杰说:“过去是重结果,现在是重过程。原辅料的检测,中间产品的控制,最终产品的检测,我们业务处实时在线监测。如果环节有问题,报警,我们随时督促企业,确保老百姓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