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卫生新闻网讯 自全域推进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工作以来,曹县认真落实“四有两责”,扎实推进规范提升行动,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协作意识,形成工作合力,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党政同责”有效落实。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安排县财政拨付1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和408万食品抽检专项经费;制定联系会议、督导检查、交办销号、信息上报、约谈问责等工作机制,分管县长多次召集协调会和部门联席会,研究推进措施;研究下发了各部门任务分解表;各乡镇办事处和相关部门也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充实骨干力量,制定推进计划和时间表,工作积极推进。
二是农产品市场管理和追溯体系建设趋于规范。大型规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喜地城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已经投入使用,督导拟建的28家“放心肉菜”超市对接直供基地22个,引进“三品一标”产品137种。全县1处批发市场、1处农贸市场、5家超市建立了快检实验室,及时公示检测结果,对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体系全面建立。全县病死畜禽无害化收储体系建设已于去年初运行,平均每月收储病死猪1万头,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按规定给予补助,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共处理病死畜禽82890头(只)。
四是县域农产品整体品牌逐步做大做强。以“双安双创”为契机,对153家农兽药经营单位进行重点监管,严格落实高毒定点经营、实名购买、索证索票等制度。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管理,以“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为主题,打造县域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采带动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截止目前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数已达到137个,认定面积85万亩。
五是学校食堂和餐饮量化分级管理迈上新台阶。根据评级级别实行差异化监管,不断从硬件设施、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规范提升。围绕餐饮具、餐厨废弃物、学校周边、网络订餐等重点工作开展多部门联合治理,全面推行“色标管理”、“明厨亮灶”、“快检室建设”等工程,抓好餐饮示范街区建设,不断提升餐饮安全水平。教育部门出台了学校食堂责任追究办法,督促一批学校改善了食堂的硬件设施。
六是基层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对27个基层监管所按照新建、增建、修缮三类稳步推进实施。对阎店楼、梁堤头等11个办公面积达到320平方的监管所按照“十个一”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做到“五达标”。全县行政村、社区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807人,实现基层监管所网格和乡镇社区协管员网格“两网合一”。
七是食安创建氛围初步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集市宣传活动,采取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条幅、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开展创建宣传,在500辆公共交通车辆张贴了标语、40个住宅小区设置了专栏或条幅,在学校和行政村设置了宣传阵地,县电视台、报纸开辟专栏并滚动播出宣传标语,先后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万余份,营造了全民参与、人人共创食品安全城市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