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沈阳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纪实
日前,沈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已经完成了市级层面自评公示程序,正在迎接省级评价各项验收大考,沈阳创建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沈阳市坚持让群众满意为核心,精准施策,不断完善监管体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动员社会力量共治共享食品安全。近三年沈阳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较好地完成了创建示范任务。
高位推进 党政同责
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过程中,沈阳市委、市政府把示范创建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问题导向、群众满意、社会认可为主线,实行挂图作战,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党政同责、部门联动、全域覆盖、社会参与”的创建格局。
沈阳市委、市政府主动担当,践行着食品安全“守卫者”的职责: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相关文件,明确14个县区、43家成员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创建任务分工,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权责统一,实现横向监管无缝衔接。
14个县区全部成立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并进行了任务分工。
食药监管、卫计委、农业等部门进一步厘清监管事权。市食药监局(市食安办)成立了局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的创城指挥部,组建了综合协调部、档案部、督导部、宣传部、项目研究部等五个部门,牵头建立会商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商会议,形成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夯实基础 健全体制
据悉,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设置,已经从沈阳市及14个县区,下沉到207个街道。全市设立153个市场监管所,60个乡镇农业监管站均配备了速测仪,100%覆盖全市123个涉农乡镇、街道和功能园区。
沈阳市、县(区)、乡镇(街道)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全部设置食品安全监管
岗位,49名市级食品监管人员和1808名14个区县(市)食品监管人员,全部取得执法证。
各级监管队伍的办公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设施配备达到相应建设标准要求。全市承担食品监管任务的基层监管机构共153个,2017年末已全部达到辽宁省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市级、14个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153个基层所共配备执法车辆322台,极大方便了基层执法。
源头治本 综合施策
沈阳市对农兽药经营实行许可管理,落实售药GMP和GSP管理,加大农兽药残留检验,并率先开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服务平台,包含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六大系统,实现了“责任主体有备案、生产经营有记录、主体责任可溯源、产品流向可追踪、风险隐患可识别、监管信息可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溯源管理模式。
沈阳市还加大对畜产品质量监管,全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按工艺流程实施屠宰,按要求开展肉品检验检疫工作。
全程监管 全面覆盖
在食品生产领域,针对企业在进货查验、关键点控制等环节易发生的问题,沈阳市食药监部门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国际通行的先进质量管理规范;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以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先进管理理念为引领,按照标准化发展的目标,主动获得各类认证,加强质量管理,走标准化规范化提升之路。
在食品流通环节,沈阳市以实施市场准入为切入点,推行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和超市溯源管理。
追溯系统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目前,沈阳已建成城市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肉类、蔬菜等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餐桌”治理 惠及民生
2017年,沈阳市围绕明厨亮灶、网络订餐等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实施了餐饮业“一加四”食品安全质量提升工程,创新性提出“一个主线、四个支撑”的管理方法。
2018年,沈阳市制定并发布了《沈阳市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新一轮餐饮业质量提升工程。
沈阳市通过随机抽查、执法约谈、限期整改、处罚等形式,督促第三方平台落实主体责任。
沈阳还加强了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医院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
“三小”整治 成效显著
“三小”治理工作一直以来是监管工作中的难题,沈阳市通过许可和监管两种手段,着力解决百姓关心的“三小”食品安全问题。
根据《沈阳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工作细则》要求,当地各区、县(市)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积极规划并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入固定集中区域;
研究落实支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善生产条件、规范管理的具体措施;鼓励小作坊主动完善生产条件,不断提高食品质量。
“我们在统筹考虑交通、环保、市容、周边环境、群众需求等因素,对全市14个区(县)的食品摊贩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12个区(县)划定食品摊贩经营区域107个,发放登记备案卡13311户,明确了每个经营区域的经营时段和范围,划定区域的分布在符合每个辖区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基本满足了市民生活需求。”沈阳市相关人士说。
机器换人 智慧监管
沈阳市创新监管手段,重点围绕行政审批、监管检查、稽查执法、应急管理、检验监测、风险评估、信用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领域,实施“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项目,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建立完善的监管对象数据库和高效的信息化监管系统,形成适应食品监管实际需要的信息化监管能力。
以沈阳市食药监局为例,该局按照“一中心、两平台、十大系统”推动智慧监管。食品安全数据资源中心依托行政审批系统采集企业数据,建立成完善的监管对象数据库。目前数据资源中心里包含了11万余家食品各业态企业的基础信息,并实现了智慧监管平台数据的分析使用。
齐抓共管 重拳出击
为了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沈阳市对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是“零容忍”“出重拳”。
沈阳市公安、农委、卫生计生、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通力合作,建
立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网络订餐、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两超一非”等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稽查”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追根溯源、巡线深挖、重拳出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