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中型肉类企业,先后投资数十亿元,从德国、丹麦、荷兰、法国、意大利、瑞士、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引进了一大批加工分割肉和小包装为主的单机和生产线、西式灌肠生产线100多条、 火腿生产线600条、塑料膜火腿肠充填机。同时,还引进了罐头制罐线、午餐肉生产线、动物血液综合利用生产线、人造蛋白质肠衣生产线,从而将我国肉类屠宰加工技术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生产能力、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在许多方面已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据1995年的统计,碾米、制粉、榨油、 糖果、饼干、方便面、乳制品、酒精、啤酒、软饮料、茶叶、卷烟等行业都拥有一批国外90年代出厂的先进技术装备。大中型食品企业通过成套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一批高新技术如生物工程、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等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据统计, 2000年排行前10位的乳品企业液体乳产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49%,啤酒行业拥有43个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约占行业总数的8%,其产量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59%。国内有一部分企业产值已达到100亿元以上规摸。
四、引进外资,合资合作,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变
1979年7月,我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1980年5月1日,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港合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同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粮集团的前身)签订协议,可口可乐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中国内地的外国企业。
1992年旺旺公司正式投资大陆市场,是台湾第一个在大陆注册商标的台资企业。旺旺品牌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在大陆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公司核心技术的研发,开展功能性、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重点研究高技术含量、能够形成规模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有效提升新品研发的成功率及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近年来,食品工业领域的国外资本投入不断扩大,外商资本金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工业。2015年,食品工业企业外商资本金达到1717.52亿元,是2012年的112.7%,在全国工业占比7.7%。
五、民营崛起,发展壮大,支撑中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
1979年以后,单一的国有经济格局被打破,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为食品业注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
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国有企业销售收人占全部食品工业比重为26.4%;民营企业占41.5%;三资企业占32.1%。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以后,中国食品市场的发展空间扩大,食品行业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管理规范、产品市场极具竞争力的大型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如乳品行业的三元、蒙牛、三鹿。饮料行业的娃哈哈、方便面的今麦郎、白象等,肉类加工的双汇、金锣和得力斯等。遍及全国的农业龙头食品企业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食品工业重要组成部分。
食品工业是我国最早开放的竞争性行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固定资产投资额的90%左右是企业自筹资金解决,民间资本主体拉动成为食品工业投资的显著特征。
六、艰苦创业,创新升级,中国食品工业诞生众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改革开放40年间,食品行业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以及勇立潮头的企业家。 我国知名食品企业与品牌的产生主要有两大渠道:一是国有企业的振兴发展,如中粮集团、光明食品、伊利、茅台、五粮液等,通过杰出经理人的掌舵管理和体制机制改革,让国有企业焕发活力;二是民营企业的突飞猛进。依靠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市场机遇的准确把握,成为食品行业的成功者。肉制品行业形成了双汇、金锣、雨润、温氏、周黑鸭、绝味、众品、煌上煌、伊赛、科尔沁、唐人神等众多知名企业,粮油有福临门、鲁花、西王、五得利、克明、长寿花等领导品牌,调味品和休闲烘焙食品涌现出太太乐、海天、加加、梅花、达利、桃李、丹夫等知名品牌。
改革开放之后,外资食品企业和品牌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如可口可乐、达能、卡夫、雀巢,玛氏等等。它们或开展品牌营销,或投资建厂,或兼并整合,成为中国食品产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推进者。
七、完善监管,质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稳定向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国务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组织领导。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先后共修订食品安全法等10部法律法规,制订20余部食品安全部门规章,多个省、(区、市)出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性法规。清理食品标准5000项,整合400项,发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26项。完善2500余项行业标准和7000余项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76项,加强了诚信体系建设,为保障食品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强化了食品安全自律能力,建立和完善了产品可追溯体系,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形势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2012--2016年,食品质量国家抽查合格始终保持在95%以上,国家食药监总局组织抽检食品合格率为96.8%,其中,备受民众注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9.1%。
八、扩大出口,投资海外,开始布局全球市场
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国食品工业企业正在不断融入国际市场,食品企业通过产品出口、文化输出、海外建厂或并购等方式,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2014年中粮集团收购全球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51%的股权,打通了从海外产地到国内销售地的国际通道,加快了发展为全球粮油市场骨干力量的步伐。目前,中粮集团的粮油食品产业链条已经辐射全球140多个国家。
光明食品集团自2008年开始启动海外并购战略,2010年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1%股权,并成功在新西兰上市;2012年,以12亿英镑的价格收购维他麦60%的股份。近几年光明食品集团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沿着“一带一路”的海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光明食品集团正在向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产业集团大步迈近。
伊利在大洋洲、欧洲、美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搭建了全球的资源体系、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不仅整合优质物质资源,还整合技术、人才等智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