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监管部门已经介入处理,相关涉事食材送权威部门检测,希望能吃一堑长一智,在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路上,要多总结正方两方面的经验,为学校的食品安全筑起一道长城。又是一年315,要大张旗鼓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在教学质量层面,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披露,其毕业生在中、高考、海外大学入学考试均取得理想成绩,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在“高考成绩”这一硬指标上,该校2016年高考本科上线率93%,一本率61%,位列成都市前列。
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一来就被忽视,作为教育部门,把学校的后勤服务外包给企业了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可以一心只教圣贤书了?在逐利的资本面前,在不法的商家的运作下,事情怕是不会如想象一般完美。谁来监管学校的食品安全?谁来保卫学校孩子饮食卫生的底线?
play 成都“名校”深陷食品安全漩涡!学校已停课整顿,曾欲注入A股公司,涉事公司服务学生10万人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冠城集团高层了解情况及解决方案,但该人士仅叹了一口气,并未作出过多回应。
作为川蜀名校,正版的成都七中一直是众人皆知,但在两年前却上演过成都七中状告“成都七中”的奇事。时间拉回到2017年5月,皖新传媒(601801)曾欲13亿元并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但此举遭到成都七中的强烈反对,并就高达投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侵权行为提起了诉讼。
证券时报
大家还记得那座“名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多年以来,匹配着较为优异的教学成绩,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经营数据自然十分靓丽。从财务数据上看,2016年高达投资及子公司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营业收入为1.93亿元,实现净利润8673万元;2017年1~3月,此次交易标的资产营收为4803万元,利润2026万元。 企业在追求利益的时候,不要让食品安全的天平失去平衡,监管部门要做好社会的执剑人!
学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目前广泛推行的一种管理模式,学校后勤社会化已经从高校延伸到中小学的食堂。学校将食堂服务外包给企业以后,谁来监管服务的质量?资本总是逐利的,在经济利益面前,食品安全的天平往往是失衡的。
根据数据透视,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现了吴春雷、吴攀、李勇、王明东之间有股权或合作关系,在这张关系网的本后是一个产业集群,都是做的学校后勤服务外包业务。
天眼查数据显示,四川德羽成立于2015年4月20日,注册资本2000万元,实缴资本1000万元,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吴春雷,吴春雷作为大股东持股85%,吴攀持股15%。另外,四川德羽2017年12月25日认缴100万,占股100%,成立四川德雅后勤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吴攀任法人代表。
有家长从学校食堂仓库中掀出来不少来历不明食材,包括鱿鱼、猪肚、腊肉、鸡腿、鸭血粉等,并搜出一堆食品调味剂、添加剂。其中,就有长毛了的牛肉饼,从视觉上看比较恶心,从嗅觉上则散发出阵阵的恶臭。
根据四川德羽后勤微信公众号披露,该公司创建于2009年,前身是“四川众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四川宏学教育后勤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合并重组为现在的四川德羽。该公司是专业从事学校后勤管理服务的一个集团组织,在四川率先推行学校后勤社会化、集团化、公司化服务模式,现在服务的学校和企业单位共有30余所,服务学生10万余人。
成都七中声明指出,该校与皖新传媒、皖新金智没有合作关系,高达投资向皖新传媒、皖新金智转让股权涉嫌侵犯成都七中相关权益。此外,成都七中没有与任何单位合作举办“成都七中实验树人教育网络学校”、“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相关责任方必须立即停止对成都七中的侵权。同时,成都七中已就成都冠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达冠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的侵权行为提起了诉讼,已就高达投资的违约、侵权行为提起了诉讼,已就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侵权行为提起了诉讼。
对于未来盈利模式,皖新传媒曾公告,依托七中实验的办学模式及品牌影响力,加大办学规模获得合理的投资收益;整合七中实验办学模式对外输出。有行业人士指出,这实际上投资方可以靠后勤住宿和伙食费来赚钱合理利润,后勤管理自然是重点增利突破口。
四川德羽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服务的学校还包括成都树德中学、成都七中、广元中学等20多所中学名校。并在2016年新年献词中表示,四川德羽的业务范围“从川东北的华蓥、蓬安,到川南的兴文;从川北广元到川中简阳,再到云贵高原,一个个项目星罗棋布,应运而生!”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一位该校学生家长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反映,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