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五一下馆子,别点这6道预制菜,成本低上菜快,店家:此人够专业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安全 > » 正文

共治共享 创建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浏览: 来源:
鲁友社区 say yes 魏宁海 新浪博客 美句 永丰论坛 goodbye 爱国古诗 永丰房产网

  一方面,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融入社会综治网格化平台,全市490个村(居)共配备628名食药协管员,依托“双随机”综合执法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有效提升基层食药监管效能;另一方面,在全国率先建成食品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和大数据管理中心,基本实现食品安全“一张网”监管。同时,以全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示范点建设及“福建省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为契机,通过构建“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开通微信公众号、设置“一店一码”公示牌等方式,从便企惠民的角度出发,鼓励社会共治,共同提升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目前,全市已有6.73万家经营主体的33.1万种食品纳入追溯系统,备案交易台账逾1.07亿笔,预包装食品追溯数据量居全省首位。

  ●奖项:“2019餐饮安全治理十大创新举措奖”

  企业自律

  社会组织是社会共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早在2016年,市食安办就组建了首支“食安厦门”志愿者宣传员队伍,招募来自龙头企业、高校的300多名志愿者,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穿戴小红帽、红马甲)、统一标识,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宣传和科普服务。成立三年来,他们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传播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弘扬社会正能量,凝聚民心、民意、民力。

  为了倾听民意、发动民力、赢得民心,实现食品安全“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市食安办还主动将监管和宣传思路由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交流、与民互动,打造了涉及食品生产源头、流通、餐饮及质量检测、科普宣传等各个环节,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安斗阵行”系列活动,成为食安宣传共治品牌。2018年12月,“食安斗阵行”系列宣传活动荣获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工商出版社主办的首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案例全国十佳案例,也是食品安全领域唯一获奖案例。

  通过“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选择餐厅,到店用餐后发现卫生条件差、食品有异物等,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写一条“差评”。如今在厦门,这样的“差评”给店家带去的,除了口碑压力之外,很可能是随之而来的监管部门执法人员一场有针对性的监督抽查。

  本版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

  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大背景下,作为第三方网络点评平台、网络订餐平台,美团点评集团通过与政府部门信息共享、资源对接,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为网络餐饮消费安全布下“天网”“天眼”,成为推进厦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新生力量。2019年6月,该案例当选“厦门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十佳优秀案例”。

  除此之外,厦门还开展了市级“食品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共评选出22家符合标准的食品安全教育基地;发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智库”作用,聘请了来自政府监管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的208名专家,在食品重大决策、应急处置、监管机制创新、推动食品经济发展方面提供助力,弥补食品监管人员在理论、技术等方面的不足。

  ●项目:“月月十五查餐厅”行动

  “2020年,我们将继续倡导社会共治,构筑人人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良性氛围。”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我市将以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等为依托,鼓励研究机构、高校、协会、媒体、律师团队等参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针对企业及时开展风险解读和预警,科学解疑释惑;持续开展“食安斗阵行”食品安全宣传共治系列活动,以幼儿园、中小学为重点,把食品安全科普、营养健康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构建市民食品营养安全动态评议抽检机制,对市民食品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动态评价。

  从在中小学组织开展200场食品安全知识讲座的“食安科普校园走透透”,到走进全市各区的24场“幸福社区总动员”大型广场宣传活动;从“你点我检”到“食品安全你我他”专栏……“食安斗阵行”系列各项活动的成功开展,充分调动了厦门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企业、行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积极性。

  用好新媒体传播接地气

   从部门“独角戏”

  通讯员  刘伟程  黄 煜

  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弘扬社会正能量,凝聚民心、民意、民力。

  消费者投票选哪儿,执法人员就查哪儿。2019年,“月月十五查餐厅”检查组先后组织策划了“全城查网红”“家长进后厨”“查轻食餐厅”等专题行动,分赴厦门各区对不同餐饮业态进行检查,并向市民公开执法检查全过程,报道点击率近百万人次。市民点单、部门检查、媒体报道的形式,不仅赢得了群众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而且在餐饮业界引发震动,推动许多餐饮业者加强自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奖项: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微信公众号50强(前10强)、“全国2019年地市级市场监管政务新媒体奖”

  “月月十五查餐厅”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参与食品安全执法检查。

  邀请市民参与监管执法

  2019年11月1日,全国首届市场监督管理领域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创新大会在宁波召开。会议发布了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微信公众号50强榜单(副省级城市纳入省级排名),“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表现出色,在全国排名第4,也是前10强中唯一的食品安全专业公众号。

  2019年11月14日,由市食安办与本报齐心打造的食安品牌“月月十五查餐厅”行动,摘取了“2019餐饮安全治理十大创新举措奖”的桂冠。该奖项是在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与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共治新餐饮共赢新经济”论坛上颁发的。十大创新举措是从全国各地100多件案例中经过专家两轮评审而出。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厦门市食安办推出的“月月十五查餐厅”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力,为市民、媒体等各方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渠道,提升了社会监督成效。

  农村集体聚餐由于面广点散、乡厨素质参差不齐、食材采购加工不规范等原因,蕴藏着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一直是食品安全工作的一大难点。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主动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将社会共治作为破解农村集体聚餐监管难题的主要路径,构建政府落实总责、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基层网格员全覆盖巡查、乡厨协会自律规范、保险共担风险等多元参与、多措并举的综合治理体系,并通过协同执法平台和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政府主导

  2019年厦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屡创佳绩,摘得多个全国性奖项。

  厦门市食安办在2016年6月推出官方微信公众号“食安厦门”。推出三年多来,“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着力宣传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普及食安知识及法律法规、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在公开辟谣、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传递理性声音,推文阅读数累计超200万人次,分享转发达10万人次,已成为厦门食安宣传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和为民服务平台。

   “同频共振”

   到百姓“斗阵行”

  公益宣传系列微视频

  ●项目:“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

  “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

  本版文/本报记者  陈 泥

  “食安厦门”志愿者为市民宣传食安科普知识。

  对于后厨的食品安全把控,厦门不少餐饮企业近两年也开始学习、总结先进管理经验,即严格按照餐饮业的“4D管理模式”,做到整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培训到位。2019年,在《厦门市阳光厨房“齐”“洁”“明”示范指引》的基础上,厦门市场监管部门和企业共同携手,持续推进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提质扩面,覆盖率超过80%,实现学校、医院、养老院食堂基本覆盖。

  “月月十五查餐厅”

  ▲我市创建22家食品安全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食品安全是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最基本的需求。食品安全治理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共治”才能“共享”,“德治”和“法治”并举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

  2019年12月20日,由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指导,中国市场监管报主办的首届“全国市场监管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大赛”颁奖大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食安办)的《系列微视频诚信篇、监管篇、消费者篇、共治篇》从全国234件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