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护航校园“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以来,派驻组先后3次深入蛟河市部分学校和幼儿园食堂以及嘉邦食品有限公司,监督检查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重点查看食品原料采购贮存、加工制作、备餐、餐饮具清洗消毒、留样等关键环节是否严格按标准执行。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15个,派驻组现场进行反馈,督促驻在部门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立即或限时整改。同时,向市教育局制发《工作提示函》,要求及时督促学校对标整改、强化管理,全面提升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目前检查中发现的15个问题,13个已整改完毕,未整改的2个问题,预计秋季开学新食堂投入使用得以解决。持续推进“明厨亮灶”改造工程,全市89个学校幼儿园食堂均完成了改造,1户集体用餐配送企业和54户校园食堂完成了“互联网 明厨亮灶”改造,实现了实时监控管理,进一步筑牢了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今后,蛟河市纪委监委将继续发挥派驻组“派”的权威和 “驻”的优势,以强监督促强监管,充分运用“末端工作法”,直达基层、直抵一线,全面“找线索”“挖线索”,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监督保障冷链食品安全“无疫”
今年以来,蛟河市纪委监委认真履行职责,结合疫情防控将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纳入全年监督重点,派驻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贴身监督作用,强化食品生产经营环节违规违法行为、校园食品安全等群众关切领域“监督的再监督”,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你们有几个从业人员,都接种疫苗了吗?”“咱们采购的冷链食品‘三证一码’是否齐全?请提供一下相关证件和进货台账。”这是近日蛟河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在开展进口冷链食品专项监督检查时与经营业户的对话。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要求,蛟河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带队多次深入进口冷链食品经营业户、第三方冷库开展专项监督,监督检查进口冷链食品管控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加大检查力度,严管严控,及时排查冷冻冷藏食品风险隐患,保障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1月份派驻组督促驻在部门开始对无“三证一码”的76个批次74吨进口冷链食品下架封存,直至3月初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全部补齐“三证一码”,经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决定后,才恢复上市销售。同时,通过实地督导检查、向相关部门制发《工作提示函》,要求经营业户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督促进蛟河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设立完成,并按规有效运行,满足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需求。
在开展专项监督推动责任落实、问题整改到位的同时,驻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强化日常监督,通过参加会议、日常提醒、主动约谈、查阅资料、实地抽查等方式督促驻在部门紧盯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建筑工地、机关食堂、大型餐饮服务单位、网络外卖平台、集中配餐企业、农村自办酒席、旅游景区、歌厅酒吧等“重点部位”,压实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手段,强化监管执法,以强监督促强监管,推动驻在部门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为全市食品安全切实提供纪律保障。今年以来,跟进驻在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各类专项整治11次,召开约谈会6次238人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单33份,监督意见书5份,发现整改食品安全问题隐患123个,组织从业人员培训23次,培训人员2082人,开展食品抽检345批次,查办食品类案件84件。
贴身监督推动驻在部门“履职尽责”
“咱们食材在贮存、加工制作、备餐时怎么做到生熟分离的?”“是否能确保备餐时间不能超过两小时?”“按要求进行留样了吗?”这是驻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时向校方的问询。
图文来源:蛟河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