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五一下馆子,别点这6道预制菜,成本低上菜快,店家:此人够专业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安全 > » 正文

当食品安全遇上互联网:如何让百姓吃得放心(2)

浏览: 来源:
食品安全,互联网

  刘明: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输工具,对于食品安全的治理可以从信息角度出发。首先,信息预测是很好的手段。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网上可能构成违法行为的食品进行事先判断,并及时处理;再比如外卖平台上,可针对用户投诉信息、监管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和监管报告等,对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和特定食品提前进行风险防范。其次,信息保真或者说信息准确度很重要。目前较为典型的就是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信息传递过程中链条相互连接,保证数据可溯源。食品从采摘、生产到运输的全链路上的信息,消费者都可以看到。反过来,当信息可溯源成为产品质量的保证时,对于生产厂家也是一种激励,他们更愿意使用这种技术证明自己产品的质量。最后,还要做到信息公开,通过大量用户信息对称,让消费者更真实地感受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冯啸:我们的智慧监管系统有一个消费维权板块,汇集了来自各类投诉举报平台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投诉举报快速上涨的成因,形成投诉举报热力分析报告定期推送给责任企业,促使它们主动从源头去增强责任意识、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在网络餐饮监管领域,美团等企业将它们的后台评价数据与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交互,依托消费者的关键评价信息实现精准靶向监管,更好维护网络餐饮消费者的权益。这些并不是靠监管部门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得来的,而是不断地与各类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取得的成果。随着科技理念不断注入我们监管工作,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现出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有一些食品经营企业主动要求与我们合作,帮助他们查找日常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企业对食品安全管理的意识已经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消费者也是如此。在互联网公众服务中,我们开通了闵行市场监管MSA微信公众服务号,百姓只需要通过几个简单的步骤就能进行线上的农村办酒备案全过程,或者通过一个小小的检测码在家中就能知晓各种快检的结果;他们还可以通过后厨视频直播等帮助监管部门共同监督食品安全。从这些和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做起,逐步构建畅通、高效、便捷的互动平台,贴近市民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打通食品安全公益服务“最后一公里”,从政府单方面监管升级到多方面共治,营造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问题:互联网发展飞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怎么吃、吃什么,因为“互联网+”而有了更多选择。但是,这个选择的背后,是否会有风险?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总监 王铁汉

  问题: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正在走进现实的5G等技术的渐趋成熟,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智慧转型升级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它们可以为食品监管、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什么思路?

+1

  冯啸: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涌现,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也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概括来看,我们觉得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下一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依法履职,积极借鉴大数据平台,盘活监管数据,综合应用好信用监管,建立科学高效智慧的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强化餐饮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鼓励明厨亮灶;二是加强餐饮服务安全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和风险分析;三是将最严厉的处罚落实,让餐饮服务经营者不敢存侥幸心理。市场监管总局希望与各界携手,深化改革创新,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引导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形成各方齐抓共管的局面。

  比如在云中心的基础数据建设中,汇集了市场主体信息、动态监管信息、检验检测结果、风险预警监控等关键数据,还将数据进行重组、牵引,为智慧监管应用提供基本数据支撑,并进一步利用大数据分析去发现食品安全热点,开展风险评估,找到问题高发行业,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靶向监管水平。针对过去用腿跑现场、用眼找问题,监管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食品检验员累不累 食品检测去哪个部门 食品营养与健康好就业吗,探索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来实现“机器助人”。如在食品冷链运输车和后厨专间安装温度传感器,当温度超过阈值时,系统及时形成预警;通过建模、学习,从监控图像或视频中检测出目标人体关键点和人体结构,根据重构后的人体姿态,自动识别后厨的不规范着装和违规行为,并进行实时抓取。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监管的科技含量,而且更深层次地拓宽了监管的维度,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战术。基于上述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的运用,风险预警系统也应运而生,每一项预警事件都会直接推送给企业主体,第一时间督促它们开展自查自纠。目前我们在辖区内共设置了餐饮后厨预警点201个,已触发食品预警1873次。

  问题:互联网属于所有人,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生产经营企业,抑或是消费者及媒体,互联网让每个人有了更多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可能。开放、共建、共享和共赢,这是互联网和数字时代的特色。如何整合各方力量,全方位地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陈君石:最近几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不断地刷新了人们的认识范围,它们一定会成为未来政府监管、企业内控和社会监督很重要的手段,也会推动整个食品行业的升级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食品安全”的覆盖范围不但是生产加工、流通以及餐饮环节,还包括消费者参与的社会共治以及媒体的监督,这些都需要用“互联网+”的手段。

  1.互联网是新引擎也是新风险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6月18日至30日在全国各地开展。本届宣传周以“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23个部门共同主办。宣传周期间,国家层面将先后开展法律法规宣讲、道德诚信教育、科学知识普及、科技成果展示、技术技能培训等50多项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各地也将同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本期内容关注互联网时代里,食品安全治理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食品安全科普的困难和探索。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