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多次被查出非法添加西地那非和同类药物他达那非的背景,有“植物伟哥”之称的玛咖制品此次被单独提出来点名,毫无疑问预示着以壮阳、增加男性功能等为卖点的保健品此次已陷入风暴眼,既往注册的有“抗疲劳”和“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配制酒等应当是检查重点。
1996年以前,我国一直没有保健食品的说法,相应产品以“中药保健药品”的面目存在。直至1995年10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才第一次确立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此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规定标签、说明书和广告“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
非法添加和非法声称是一对经常一起出现的连体婴,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认为,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先天不足是导致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和声称现象屡禁不绝的土壤。
5月27日下班前,CFDA官网突然挂出《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保健食品等三类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声称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周末突放大招令业界惊呼措手不及。四叶草咨询了多位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次面临专项治理的“保健食品、配制酒、玛咖制品”三类食品,其实都是人们习称的保健品。从早前食药总局公布的一些信息来看,此次专项治理并非突然发生,而是早有脉络可循。
重拳打击非法添加和声称
虽然“我国从未批准注册过具有‘改善男性性功能’的保健食品”,但壮阳却一直是一些保健品声称的主要卖点。5月13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解析:警惕部分产品非法添加“西地那非”,提示消费者凡已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宣传“改善男性性功能”均属虚假宣传。
特别观点
去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对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等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规定最高可以处罚货值金额30倍的罚款,较旧法10倍的罚款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要求监管部门要对违法行业进行鉴别,对构成犯罪的将由公安部门进行侦查。希望不仅要落实相关罚则,并且对处罚结果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让社会大众知晓,一方面强化消费者的认知,另一方面杜绝企业的侥幸心理。
延伸阅读:
西布曲明、麻黄碱酚酞有减肥功用;盐酸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盐酸吡格列酮、盐酸苯乙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是降血糖的化学药物;洛伐他汀系调血脂的临床用药;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是降血压药。因此,减肥产品及非法宣称降压、降脂、降糖功用的产品都将是整顿重点。此外,虽然通知并未列举,但既往曾查出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和止痛药物的声称能抗风湿的产品,添加地西泮等声称具有改善睡眠功效的产品,也应引起重视。
“我国的保健食品一出生就营养不良,并且生态环境恶劣。”贾亚光认为,药品可以问“管用吗”,保健食品如果短时间内就能感觉到“管用”,就要怀疑其中添加了药物。当前应尽快纠正公众对于疾病“保健食品管用吗”这样的错误需求。只有从根上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非法添加和非法声称的问题才能根本杜绝。“保健食品是养生产品,它的目的不是治病而是养生”,这样的宣传必须加大力度。
通知称,将对保健食品、配制酒、玛咖制品中非法添加药物的行为进行重点检验,并列举了重点检测的成分,包括西布曲明、麻黄碱酚酞、西地那非、他达那非、盐酸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盐酸吡格列酮、盐酸苯乙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洛伐他汀、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等。
而在2015年7月,食药总局向社会通告了51家保健酒、配制酒生产企业69种产品涉嫌违法添加的行为,其中3家企业被吊销生产许可证,并追究刑事责任,16家企业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调查,西地那非也是非法添加的主角。
非法添加和声称为何屡禁不绝
治乱当用重典
“一阵风似的整治,肯定又会有好多企业沦陷,其实这些早就应该纳入常态管理,商家的侥幸心理也会杜绝很多。”四叶草在与业内人士沟通之时,不少人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有资深业界人士表示,过一段时间就查出一些非法添加都成了保健食品行业的常态,这一方面与企业追求利润的趋动有关,更重要的是处罚力度不够,对处罚结果的宣传力度也不够。
尽管如此,和“中药保健药品”一样,社会上仍然把保健食品称为“保健品”,这种习称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更为要命的是,1996年以后,“药健字”批号并没有被立即取消,而是与“食健字”一起并行了9年,“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宣传也持续了9年。“药健字”号与“食健字”一个不许宣传疗效,一个可以宣传疗效,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困扰,消费者也很难区分治病和不治病的两种“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