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五一下馆子,别点这6道预制菜,成本低上菜快,店家:此人够专业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安全 > » 正文

高科技“神器”助力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浏览: 来源:
陕科大教务管理系统 猎杀潜航u900 林婉筠 林颖妍 林垣怡 林璨畦 林烨 tommy 临川一中跳楼 临县说书买卖婚姻 灵欲强人 另维图片

    【慧聪食品工业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科技逐渐成为食品安全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因素。从检测设备“机器换人”到“食安查APP”的上线再到物联网整治地沟油等,“神器”的出现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机器换人”提高监管效率

    近年来,国家食药监总局积极推动监管手段创新、方式创新,紧密结合“互联网+”、监管大数据应用技术,努力构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渠道与平台。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倡导与部署下,国内各级食药监管部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与方式。其中,四川、湖北、浙江、辽宁等地的食品监管部门的做法,值得借鉴和点赞。

    开发“食安查APP”

    为了方便公众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及时查询抽检信息,国家食药监总局组织开发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查询系统客户端——食安查APP,并于2016年8月19日起已正式上线。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监三司司长王红表示,食安查APP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2014年以来国家和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结果,共计16万条商品信息,覆盖33大类产品。消费者用食安查APP不仅可对食品进行‘体检’,更有助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食安查APP有3种查询方式:一是通过输入食品名称,快速找到其查询的食品抽检结果;二是通过选择食品分类,查询到食品的抽检结果;三是通过扫描商品的条形码进行查询。

    国家食药监总局通过食安查APP,实现了即时了解全国食品安全形势,防控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并打通地方各级食药监管部门间的信息壁垒。

    成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

    近两年,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依托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在该院原有检验检测数据基础上,整合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企业信用、GPS和GIS数据、检验检测、网络舆情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数据,成立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

    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院长万渝平介绍,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已整合了来自标准化研究院的7000多万条商品信息数据,来自农委、卫计委、工商局和质检局9.6万条政务数据,包括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与快检在内的912万条检验数据以及年均6.8亿条舆情数据。

    通过机器换人、机器助人智能监管模式,监管人员能迅速定位行政相对人的地理位置,快速进行核实和处理,监管效率显著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筛查、分级、预警和防控能力全面提升。

    推出食品综合监管平台日常监管系统

    2016年3月28日,武汉市食品药品综合监管平台日常监管系统上线。食品药品监督执法人员可以使用移动执法终端APP软件,对食品流通和餐饮企业进行日常监管,借助互联网及时将监管信息上传至综合监管平台。

    打造基于智能手机运行的移动执法系统

    在浙江省台州市,目前基层食药执法人员在外办公只要携带手机,就能实现GPS定位,执法过程、执法结果全程透明公开。打开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企业信息,输入、处理、上传数据……

    浙江省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数据互联,探索大数据应用,是目前浙江推进智慧监管重点工作之一。

    搭建食品监管服务微信群

    在辽宁省阜蒙县建立的食品监管服务微信群,其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随机抽取3家餐饮食品经营者的经营小视频进行监管。而监管人员与业户在一个群内进行实时交流,也能让业户们随时随地快速得到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指导。

    阜蒙县市场监管局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传递信息方便、迅捷、普及率高的特点,组织搭建监管人员、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乡镇街道、监管对象等广泛参与的18个食品安全微信群,目前参与人数已接近2000人,其中有1500余户行政相对人。

    辽宁省食药监局宣传应急处副处长姜辉表示,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而“互联网+政务服务”恰恰是深化简政放权、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关键步骤,这不仅关系到政务服务模式的转变,更关系到服务型政府能不能建成的问题。

    该微信平台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和可复制性,大幅度节省了监管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实现了智慧监管,机器换人,为精兵简政创造了先期条件。

    食安查APP开通、成都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组建、武汉综合监管平台日常监管系统上线、台州移动执法系统运用、阜蒙食品监管服务微信群等实现良性互动。近年,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倡导与部署下,食药监管系统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机器换人”,提高监管效率的一系列尝试取得了可喜成绩。

    借力建设安全智能感知与响应系统,我国食药监管正朝着现代高效、多元互动的智慧治理方向迈进。(付子昂)

    云端布网大显神通

    作为一个两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型消费城市,上海市的食品安全监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一批高科技“神器”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物联网整治地沟油:实现全程闭环监管

    地沟油是如今市民谈食色变的餐桌“大忌”。如何从源头防控?

    在2016年12月举行的上海市人大代表食品安全专题集中视察中,科技人员重点展示了一项追踪地沟油的神器——利用大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的功能,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精确管理提供有效信息。

    据了解,上海市政府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颁布餐厨废弃油脂管理方面的地方政府规章。在该市食药监局规范餐饮单位使用油水分离器,绿化市容局规范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的基础上,2013年上海市食安办等部门又建设并推出了“上海市餐厨废弃食用油脂监管平台”,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将业务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政府部门与相关单位可在线监管废弃食用油脂回收。经过近4年的综合整治,上海已在全国率先实现餐厨废弃食用油脂的“产、收、运、处”全程闭环监管。

    目前,上海的地沟油监管已覆盖全市16个区近3万家餐饮企业,每天回收交易量在70—90吨。同时,该市食药监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将餐厨废弃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已在上海市10条公交线路104部公交车上使用。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