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例行监测在全市各区内的生产基地(含蔬菜生产基地、养殖场、屠宰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共371个场所开展,共抽检种植业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产品(猪肉及副产品、牛羊肉、禽肉)、水产品等12960批次样品,不合格样品数量348批次,样品总合格率97.3%。其中:种植业产品样品数量5760批次,不合格样品数量168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7.1%;畜禽产品样品数量3840批次,不合格样品数量42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8.9%;水产品样品数量3360批次,不合格样品数量138批次,样品合格率95.9%。
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书签署仪式现场。
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两年的创建,着力补齐短板,还清食品安全监管历史欠账,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花大力气开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绝不只是为了获得一块牌和一个称号,而是要以创建为契机,找出并解决困扰我市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探索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和途径,形成长效机制,推动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关于创建的批示要求,突出科技引领和改革创新,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激发全民参与,持续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创建工作,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食安城市,为深圳勇当“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尖兵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切实做好2017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大力营造“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的热烈氛围,市食安办及早谋划,制定下发了全市开展深圳市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以及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经贸信息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海关等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市食安委主要成员单位结合本单位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分别开展活动。为扩大宣传效果、提升宣传声势,经市食安办统筹部署,各单位活动错峰开展,上下一盘棋,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作迅速、有序、高效部署,取得了良好成效。
权威声音
编制《食品抽检白皮书》
三、各类产品抽检情况
市食药局副局长李忠:
四、不合格项目情况
特点二:坚持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近五年,日常监督抽检合格率从2012年的94.2%提升至2016年的98.6%。从侧面反映出我市食品安全水平不断向好。高频次的抽检,精准的抽检结果,促使不少伪劣违法食品自主远离深圳市场。深圳监管从食品本身出发,严格实施食品检测,严密把控食品安全。
全年共下达食品抽检任务152个,常规任务42个,专项任务110个。食品抽检68808批次,抽检生产经营单位20837家次,监测食品安全指标779699项次,项目监测覆盖率居52.0项次/千人,居全国领先水平。
除此之外,去年食药监局关于 “抽样覆盖情况”的8万多份市场调查显示,市民日常消费62.5%在主渠道,25.5%在非主渠道,12%在网络渠道,因此,今年市药监局已经增加了网络食品的抽检权重。
深圳全力以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版次:A08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7年07月18日
创建自选动作“一区一特色”
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着力在社会发动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积极发动企业宣传尚德守法的行业风气,活动动员政府机关、行业企业、学校单位、慈善团体,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全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强调公众共同参与治理食品安全的能力、共享食品安全工作成果,包括“智慧食安”发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市民开放日”活动,百万市民看后厨活动,“爱心篮”食品捐赠活动,与美团点评、百度外卖签订社会共治工作备忘录,“食品抽检你话事”落地活动,“星期三查餐厅”特辑活动,餐厨垃圾统一执法日专项整治行动,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书完全签订发布会,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小小食品检测员活动,食品安全溯源新技术论坛,食品安全“五进”活动等顺利进行,确保“一天一特色”,丰富多彩,亮点纷呈。
从不合格的项目来看,主要为蔬菜、水果检出农残超标,畜禽产品检出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值超标,水产品检出禁用药物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等;未来将加大对这些项目的检测和监管力度。
八是突出宣传教育风险交流,推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开展双旺行动、星期三“查”餐厅行动与食品药品安全统一行动日活动,举办2016中国深圳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活动,开设“舌尖上的安全”和“创建进行时”专题电视节目,推进“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民生微实事,组建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
七是突出案件办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2016年全市各部门共查处食品相关案件8375宗,其中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立案查处7042宗,占全省食品监管系统1/3以上,共移送公安案件92宗,查办了“3·19”牛百叶等一批大案要案。
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覆盖率 提升到7.2批次/千人
市市场监管委巡视员、市食药局负责人王夏娜:
从不合格项目来看,不合格项目发现率最多的前五类项目依次为食品添加剂、微生物、理化指标、非食用物质、食品污染物,其中食品添加剂占比最高,为58.6%。超量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不容乐观。
从区域来看,全市各区食品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0%以上,好于去年全市水平。
抽样目标选择——食药监局始终坚持无倾向性原则。根据市民消费习惯及我市监管责任重点制定主渠道保障制度,主渠道包括生产环节全部正常生产的生产企业;流通环节的商场超市、农批市场、批发市场和批发企业;餐饮领域的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中央厨房、连锁餐饮、集中用餐配送、工厂食堂等等,保障覆盖市民全部生活环节。在保障主渠道的基础上,根据风险防控理念,对存在风险较高的非主渠道,提高抽检权重。在生产环节,我们实现正常生产企业100%覆盖,经营环节(也就是流通和餐饮环节),主渠道占比59.8%,非主渠道占比40.2%。
特点四:全媒体全覆盖
二、例行监测模式
(一东 文/图)
通过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参与食品安全社会治理的意愿和积极性相较以往得到明显增强,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念及尚德守法的行业风气正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宣传周的宣传效果大大超出预期。
食品安全宣传周 特色鲜明亮点频现
作者:一东
今年宣传周期间,继续围绕“食药安全 社会共治”的工作理念,保持宣传内容的先进性、宣传结构合理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坚持思维突破,加大创新力度,打造多个活动深入群众中宣传,同时积极利用新型信息化技术,丰富宣传手段,构建点、线、面全覆盖的宣传体系,营造良好的食品药品监管舆论氛围。各区各单位还联合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深圳新闻网、腾讯大粤网、深圳卫视、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深圳商报、晶报、中国医药报等主流媒体,对宣传周活动持续报道,做好宣传报道和新闻服务,通过召开媒体通气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提前预热宣传氛围。注重宣传形式创新,积极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创新运用视频直播、VR体验等报道手段,紧扣传播规律和公众关切,丰富和完善宣传思路手法,切实形成全媒体全覆盖格局。
五是突出风险管理,推动建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潜规则”研究,已筛选280条食品安全“潜规则”信息,形成全国食品行业共性问题对策清单136条。依托“网格化”实施风险管理。
深圳市的抽检情况在量上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质上也领先国内。现每年抽检食品覆盖33大类221品类,全年对12129种风险因子进行超过100次的监测,平均每个批次的食品检测约12个项目。检测覆盖面与检测成效在全国均遥遥领先。
提升公众“知晓率、满意度、幸福感”
自6月28日我市举行宣传周启动仪式以来, 通过宣传周的各类宣传活动,我市群众科学、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的氛围渐浓,部分遵法守信的行业领先者在本次活动中主动加强宣传,宣传自身维护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尚德守法的行业风气持续发酵,政府主导、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日臻成熟。
创建工作呈现“九个突出”特点
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是一场检验我们食品安全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战役;这场战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下一步,我们的食品药品新闻宣传工作将继续以提升公众“知晓率、满意度、幸福感”为目标,围绕“危机管理、新闻发布、公关策划、文化传播”四大核心开展食品药品公共关系建设,树立专业、高效、服务的食品药品监管形象,提升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和幸福感,打造深圳成为全国领先的食品安全城市。
深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迎检指挥部指挥长、市市场监管委副主任郭驰:
从产品类别上来看,速冻食品合格率最高,达到100%,水果制品合格率最低,为94.6%。
一是突出党政同责,高起点高标准推动创建工作。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区、新区也都由党政一把手挂帅创建工作。
相关链接
新闻发布会现场。
我市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作为创建主体,结合创建标准要求和辖区实际,在全面狠抓创建落实的同时,牵头开展重点工作试点。目前,南山区推动辖区80%以上的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达到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相关标准项目、大鹏新区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平台项目均已提前全面完成。罗湖区全面开展明厨亮灶工作项目、盐田区开展城中村、插花地(农村性质区域)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项目、宝安区开展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试点工作项目、龙岗区推广海吉星食用农产品监管经验做法项目、坪山区开展餐厨垃圾综合治理项目、龙华区组织落实辖区政府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项目已完成阶段性工作;光明新区建立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队伍、配备相关快检设备的项目正在推进中。福田区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部署、建立完善生鲜家禽产品和冷鲜肉冷链配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项目因市级层面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方案仍未出台,项目未能如期开展,是各区唯一一个仍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点项目。
食用农产品抽检方面
特点三:一天一特色
解决困扰我市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六是突出工作创新,实现重点突破。推广猪肉激光灼刻检疫标识技术。开展“食品抽检你话事”活动。设置220个食用农产品免费检测点引导市民体验监管。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进口食品“1+4全球溯源核放”、推进港深食品“三同”供应。
2016年食用农产品完成定量检测39600批次,实现2.64批次/千人(按全市1500万人口计算)。其中包括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12960批次,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位点监测)16595批次,全市各区开展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查共6534批次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性研究3511批次。
昨日,我市举办了“深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纪青和市市场监管委、市食药局负责人与会发布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笔者获悉,我市开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个找出来”(把制约食品药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找出来,把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管用办法找出来)和“硬件得满分,软件得高分”的要求,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对照创建标准逐项落实,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推动建立共治共享格局等方面,多管齐下,全力以赴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