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周期间,各大活动紧紧围绕“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和“创食品安全城,做幸福深圳人”两大主题,系统宣传解读《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宣传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澄清食品安全不实传言和谣言,提升市民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宣传我市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食品药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工作中取得成效和亮点,尤其是各单位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新机制,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的新举措、新做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种养殖单位、畜禽集中屠宰厂(场)、农批(农贸)市场等经营主体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做法。引导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智慧分享和实践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宣传正确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社会监督意识,倡导消费者依法维权,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
二是突出顶层设计,健全完善机制。出台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意见和辖区政府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举报奖励办法正式出台,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立法加快推进。
这次宣传周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
食品抽检方面
三、分角度解读
四是突出问题导向,推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实施微小餐饮“申请人承诺制”。全市实施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是全省唯一全面实现活禽集中屠宰的城市。学校与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治理统筹推进,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整体优良率(A+B级)上升到100%,学校周边200米纳入严管区。与饿了么、百度外卖和美团等网络平台公司签署备忘录,构建网络订餐平台共治格局。
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沿袭国家、省里的例行监测做法,作为评价我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主要指标。从2016年开始例行监测按月度开展,每月抽样1080批次。按人口、市场数量和地域面积原则分配各区监测数量,并根据科学、合理的随机抽检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商场、门店、种植养殖基地、渔港、畜禽屠宰场等选取抽样位点。抽样覆盖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三大类食用农产品。
最新民调显示,市民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参与度达91%,深圳市食品安全满意度达73.2%,86%的市民认为食品安全状况逐渐改善,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支持度达99%,各项指标较创建前期的提升幅度达到20%至30%。
一、整体情况
特点一:全市一盘棋
在昨日召开的深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巡视员、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人王夏娜通报了我市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宣传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2016年深圳市食药监局共抽检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定量抽检108408批次,实现7.2批次/千人覆盖率(按照深圳常住人口1500万计算),完成民生工程7批次/千人覆盖率的既定目标。近三年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覆盖率从3.8批次/千人提升到7.2批次/千人。
九是突出齐抓共管,综合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市食安办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全面组织做好全市各项食品安全日常工作落实,努力构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一体化格局。
二、抽样覆盖情况
一份《食品抽检白皮书》,是监管部门的执法指挥棒,是深圳食品的体检报告书,是把深圳市民的健康指南针。今年,食药局已经将制作《食品抽检白皮书》工作纳入日常;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完善定期新闻发布机制,及时向媒体、社会发布我局的业务信息和监管动态,打造透明食安、保障公众信息获得权,更客观更完整更全面呈现深圳食品安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