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加强组织领导,逐步理顺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稳步推进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通过实施食品安全抽检计划,以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为抓手,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及时发现苗头性、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和问题。实现监督抽检与信息公开、核查处置联动,倒逼生产经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全市食品产业有序健康发展。12月29日上午,北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由该局副调研员、食品药品安全总监裴世樑通报了2017年北海市食品安全抽检情况及2018年抽检工作初步安排。
裴世樑总监首先向大家介绍了2017年监督抽检的总体情况。2017年全市共完成食品抽检监测3350批次,合格3254批次,合格率97.13%,比2016年升高1.64%。快速检测食品4380批次,合格4370批次,合格率99.77%。抽检结果表明,当前我市食品安全整体形势稳中趋好,但仍然存在突出问题。
抽检结果显示,生产环节粮食加工品等17个食品大类抽检597批次,合格567批次,合格率94.97%;流通环节畜禽肉及副产品等19个类别抽检2202批次,合格2152批次,合格率97.72%;餐饮环节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10个类别抽检416批次,合格400批次,合格率96.15%。
裴世樑总监表示,在2017年抽检中,不合格产品主要问题有:一是食品添加剂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品的34.38%;二是农兽药残留不合格,占不合格品的17.71%;三是其它质量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品的14.58%;四是生物毒素不合格,占不合格品的10.41%;五是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品的8.33%;六是重金属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品的7.29 %;七是洗涤剂残留不合格,占不合格品的7.29%;
裴世樑总监也向大家通报了导致检验不合格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企业责任意识不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违规添加剂,农产品环境污染,食品产业薄弱,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等。
裴世樑总监表示,针对发现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单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一是加强核查处置力度。依法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及时采取封存、下架和召回措施,查明不合格产品的批次、数量,排查风险因素,并采取整改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二是加强抽检信息公开。坚持公开透明,主动发布食品抽检信息,实现了抽检合格与不合格信息全面公布,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倒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针对重点食品、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部署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裴世樑总监最后向大家通报了2018年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工作初步安排。2018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在完成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达的抽检监测任务基础上,力争实现对全市食品生产和经营等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场所和全市在产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全覆盖。通过实施食品安全抽检计划,以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为抓手,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及时发现苗头性、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和问题。实现监督抽检与信息公开、核查处置联动,倒逼生产经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全市食品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