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部门和镇乡街道积极策应,开展“食品安全我承诺我负责”“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100余场次,使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自觉参与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中;各单位专门召开会议,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在生产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悬挂承诺书,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强化了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我区各单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推动“让人民吃得放心”的食品安全战略在开州大地落地生根。
我区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科学规划示范镇街、示范社区、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等所有环节的示范点建设,覆盖全区所有镇乡街道。创建“4D”管理模式(即整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培训到位),引领示范餐馆建设。目前,全区5个示范镇街、10个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推进有力;2个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2个示范食药监所、35所示范学校食堂、2家示范农贸市场、2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城区120家食品生产经营示范户建设基本完成。
区食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开展创建工作以来,进一步完善了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机制,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强化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加大涉食涉药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全区食品药品安全整体形势不断向好,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强化通力合作,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牵头的“三创”工作领导小组,高位统筹谋划,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有效推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一年多来,全区围绕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陆续开展冷冻肉类、旅游景点及农家乐食品、“地沟油”综合治理等系列专项整治10余项。去年,全区检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8498家,企业自查5255家,责令整改1962户次,约谈76户次,取缔无证2户,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5件,移交公安机关4件,404个重点风险隐患予以销号,17个重点风险隐患限期整改。全区食品安全整体形势不断向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我区大力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目前全区已有372家餐饮单位实现透明厨房;全面加强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加大对学校及幼儿园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实现除边远乡村学校以外其它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
(上接1版)
宣传形式多样,积极营造合力共建氛围
本报记者 冉绢
自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启动以来,我区以“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和“四个最严”总要求为统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目前,创建工作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各成员单位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监管方式,凝聚合力实现共治,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区教委和区食药监分局联合开展食品安全“小手牵大手”活动,组织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进学校入课堂,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在24万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电视大赛、食品安全知识讲座等宣传活动,倡议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坚持为民导向,促进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同时,我区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切实做到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积极开展全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科学组织实施食品抽检,检验项目涵盖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添加剂等指标,主动公开抽检结果和不合格产品处置情况。
(下转3版)
区食药监分局及时回应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联合开州日报全媒体、区广播电视台对典型案件进行曝光;采用对比实验、快速检测等形式,及时回击食品安全网络谣言;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员进家庭活动,帮助寻找和纠正群众在生活中忽视的食品安全问题。
经过一年多奋战,全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食品安全防控体系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有效监督手段不断增强,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在高速路转盘、新华书店、平桥车站等地,40余幅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大幅墙体广告,醒目地张贴在各大人流密集处,全天候向过往群众宣传;各条线路公交车、影院、区广播电视台等,每天滚动播放公益宣传片;全区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张贴创建海报、“食安开州”提示贴、监管公示栏8万余份;深入开展集中宣传和进村入户宣传,发放《食品安全知识手册》4万份……
区食药监分局工作人员现场为群众解答食品安全问题(资料图片) 记者 冉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