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西式肉制品自动化加工新技术和品质调控新技术7-12项;创制通用型肉制品工业化、智能化成套技术与装备5-10台(套),并在5-10家以上企业示范应用;在保持色香味的基础上,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产品有害物质减少30%以上;实现低盐肉制品食盐含量降低25-30%;形成配套技术规程30个,产能提升30%以上。申请专利30-40件。【预期性指标】获得专利10-15件,发表论文40-50篇,在5-10大型家企业示范应用,与现有加工方式相比,减少污染排放25%以上,吨产品能耗和水耗分别降低15%和10%。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4.“北粮南运”散粮集装箱高效保质运输技术与物流信息追溯平台支撑示范工程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蛋制品质量安全控制和蛋粉、液蛋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以及对新需求支撑不足等困境,突破现代蛋制品的品质质量提升与安全控制新技术,开发适合不同食品加工过程及终端消费的多元化系列新产品。研究开发鸡蛋中功效成分递送控制、功能性成分活性保护、耦合提取与亲和纯化等关键技术,开发液蛋产品保质减损与品质调控、功能性蛋清蛋白微胶囊颗粒制备、蛋白-功能性多糖共融等技术;确定品质保持技术对蛋液品质与保质期的影响和液态蛋贮藏和物流产品控制参数,突破液蛋产品保质期延长和质量安全控制新技术,研制高值功能性新型蛋制品;开发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特殊营养需求的高值化、功能化和休闲化系列蛋制品。
(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便捷化、营养化、个性化与工程化新型预制调理食品技术集群,实现低碳制造技术开发,形成新型预制调理食品、调理食品专用香辛料等方便调理食品制造关键技术40项,开发新型方便调理食品30个;开发基于一系列新技术的高效节能型超低温急冻装备及自堆螺旋速冻装置、速冻食品醒蒸一体化装备与大型自动化超声波辅助速冻等装备5-10台(套),并形成相应的智能化、规模化和自动化生产技术体系;建立货架期超过3个月的生鲜制品、即食即制与预制调理食品以及发酵面制品与主食的高效节能速冻技术规范,制定产品标准20-30项,建立示范生产线10-20条。【预期性指标】在3-5家大型企业示范应用,申报专利30项,发表论文30篇。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研究内容:系统开展野外自热主、副食品的风味强化、淀粉返生控制、脂质氧化抑制、色泽调控、质构改良等高品质自热食品品质精准调控技术研究,提升产品色香味形等感官品质;开展营养密度递增、营养素功能强化与均衡搭配、营养成分保持与控制、高能效利用等技术研究,提高产品能效、饱腹功效和营养品质,创制营养型、复合型和功能型自热食品;重点研究开发和优选优化能够保持色香味形的杀菌新技术与新工艺,开发适于不同原料加工特性的差异化预熟化技术和便于食品多元物料体系在同一条件下的终端杀菌新工艺技术;开展自热食品特异性包材工程化研究,研发高性能专用包装材料,研制容积利用率高、使用便捷、易降解的高阻隔包装材料或容器;研发高效自热装置,突破热效利用率低、便利性差、有效期短、易产氢等技术难题;集成自动化与智能化调理调质、广适性精准计量与自动包灌装、低强度热杀菌或非热杀菌、精准与快速的货架期预测等野外自热食品制造系列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开发研究,研发适口性好、适应范围广的野外自热套餐系列产品,实现野外自热食品长货架期贮存和食用品质与安全保障大幅提升,并进行推广示范。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我国固体食品包装装备和生物基包装材料研发技术体系,形成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包装新技术15项、包装新材料与制品10种,研制智能化包装新装备20台(套),开发的生物基包装材料与制品整体性能优于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制定标准5项,申报专利35项,实现智固体与酱状食品包装装备的全面国产化,智能化包装效率提升10%以上。【预期性指标】在3-5家大型企业示范应用,申报专利30项,发表论文30篇。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二、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研究内容:针对果蔬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品质劣变及腐烂变质等问题,开展品质、腐烂变化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开发绿色、高效的新型果蔬物流保鲜配套装备;开展高附加值、特色水果等大宗果蔬物流品质变化规律研究及品质与病害控制技术与装备研发,重点开发物流过程快速预冷技术、绿色节能保温技术、绿色保鲜技术、保鲜包装材料与保鲜包装技术以及物流过程保鲜相应配套装备;并针对新型电子商务和跨境出口等模式,研究功能性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以及物流保鲜相应配套装备。”
6. 预制调理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与新产品研究及新型速冻技术装备开发
2. 食用菌资源开发和高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7. 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及智能包装关键装备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