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收集整理建立不少于2000株菌株的菌种库,并系统研究分析5-10株我国常用的传统发酵食品特有微生物菌种的安全性与主要功能性成分;筛选传统优势发酵抗逆高效菌种20-30株;建立5-10种传统发酵食品定向调控生产技术;改良10-20种传统发酵食品;研制适合于不同产品类型的固态发酵设备5套、磁电式感应浸渍设备5套,集成开发5-10套传统发酵食品的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在5-10家大型企业示范应用。【预期性指标】在3-5家大型企业示范应用,申报专利30项,发表论文30篇。
8. 中式自动化中央厨房成套装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东北稻谷、玉米、大豆为对象,建立“北粮南运”散粮集装箱高效保质运输技术体系及物流信息追溯平台。研究和集成应用散粮集装箱多工位快速装卸、保质运输、无线射频技术(RFID)、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多参数粮情检测、粮食质量追溯等技术,创建散粮集装箱不同季节跨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的质量安全运输模式,并通过示范线进行应用示范。
5. 野外自热食品品质提升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开发7-15个蛋制品新产品;功能性蛋制品高效联产加工新技术3-5项;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在保障液蛋产品加工品质的基础上保质期提高到42天以上;开发新型蛋粉加工原料3-4种;建成2-4条蛋品精深加工示范生产线;制定技术规程和标准共计5-10项;建成3-5个蛋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预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40-60项,获得专利5-10项,发表论文50-80篇,其中国际高水平论文收录30篇以上;在3-5家企业示范应用。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
4. 传统发酵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4. 牵头申报的企业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自筹经费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不低于1:1,参与申报的企业自筹经费与企业申报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须出具有效的经费来源证明。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
研究内容:围绕我国传统优势发酵食品制造的关键环节,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特有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并采用组学技术,开展发酵食品特有微生物菌种的安全性与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分析;以中国传统特色发酵食品为研究对象,突破传统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增殖与代谢的定向调控、原料利用率提高和风味改善、抗逆菌株选育及新型发酵生产菌等关键技术瓶颈;研究高效安全微生物的选育及其代谢控制、群体系统生物学及风味功能微生物组合发酵、风味组学和风味化学等新型核心技术;建立特色高效发酵新工艺,开发绿色、高效、现代的发酵食品生产新技术及系列安全高品质发酵食品的制造技术;研制开发智能化发酵食品加工成套技术装备,全面提升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安全与质量水平。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柑橘、苹果等大宗果品品质劣变控制环境因子技术22-30项;研发大宗果品物流包装技术10-15项;研发新型绿色保鲜包装功能材料3-5种;研制适合于易腐果蔬产品的贮运节能装备10套,形成技术操作规程10-20项,制订相关技术标准15件,建立示范基地15-20个。【预期性指标】申报专利30项,发表论文40篇,果蔬冷链物流技术及装备在5-10家企业示范应用,提高经济效益20%以上。
4. 本重点专项指南规定的其他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研究内容:突破预制调理食品的质构重组、特征营养与风味调整、货架期微生物与理化品质变化和控制技术,以及预制调理食品的新型杀菌、保质保鲜、智能包装和安全控制等新技术,研究调理食品专用香辛料的特征风味分段低温驻留和纳米乳化水溶技术;创制重组调理食品、微波调理食品、即食调理食品、风味调理食品、厨房用调理食品、新型预制食品,以及新型调理食品专用香辛料等便捷化、营养化、个性化与工程化新型预制调理食品;并围绕我国速冻食品加工装备能耗高,单位产能低,连续性和智能化程度差,装备占地面积大等问题,通过系统开展平板冻结、隧道式连续冻结、超低温急冻等不同速冻技术方式与速冻产品的适应性研究,以及冰晶体超声波调控与玻璃态转变温度调控、蒸发器两相射流泵供液与蒸发器优化及智能化控制技术开发,突破连续化高效节能急冻和速冻工艺技术;研究开发生鲜制品、即食即制食品和传统发酵面制品及主食的高效节能速冻工艺技术;研制开发高效节能的速冻装置和超低温急冻装备及高效节能的自堆螺旋速冻装置、速冻食品醒蒸一体化装备,以及大型自动化超声波辅助速冻等关键技术及装备,并开展产业化示范。
11. 特色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我国无菌灌装装备技术研发体系,形成国产装备支撑产业的能力,开发饮料灌装关键技术2项,研制高速吹灌旋一体化无菌灌装装备2套、高速屋顶包等无菌包装装备2套,实现替代进口;建立果蔬汁、植物提取液和茶饮料等生产示范线1-3条,生产全过程平均能耗降低10%以上,制定标准2项。【预期性指标】在3-5家大型企业示范应用,申报专利30项,发表论文30篇。
研究内容:以固体和酱状食品为研究对象,研究活性保鲜包装技术、生物基包装材料制备技术、新型智能纳米包装材料合成技术和包装密封性的食品安全评价技术,特别是针对增塑剂、增韧剂、相容剂、支化添加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及其他加工助剂等可能迁移问题,开展必要的食品包装新型材料安全性评价,开发节能、环保、安全的新型生物基包装材料;研究粉体阀口防静电包装、不规则固体定量包装、超细粉体高精度计量包装、浓酱高效灌装、多轴伺服数控、异性物料混合包装等关键技术,研发高粉尘物料防尘包装、粘稠食品快速计量灌装和无菌灌装、即食食品保质包装、多轴数控枕式包装和多种非规则物料连续混合包装等大型智能包装装备。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3. 果蔬冷链物流技术及装备研发示范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执行期限:2018-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