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五一下馆子,别点这6道预制菜,成本低上菜快,店家:此人够专业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安全 > » 正文

贡献食品安全智慧 汇聚产业变革力量

浏览: 来源:
022同城交友网 94007 桜リエ 莫比在哪抓 华安成长基金 绪川りお 给力图片 童颜美女国语 松原市教育学院

贡献食品安全智慧 汇聚产业变革力量

2018-04-20 10:25:55        今日中国                     来源:今日中国

通讯员金泉罗妍

记者季明稳高尚杰管伟法/图

贡献守护食品安全的智慧,汇聚推动产业变革的力量。昨日下午,作为本届食博会的重要板块,2018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安全暨产业发展峰会召开。会上,政、学、工、商、媒等各界精英云集,以“安全、发展、创新”为主题,紧扣当前国内外食品产业的热点、焦点、难点、痛点问题,围绕当前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趋势,共话国际食品安全治理与创新,共商食品产业振兴与发展。

关键词:安全,食品行业的永恒话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说起食品,安全总是一个绕不开、躲不过的话题。作为本届峰会的一项重要议题,食品安全成为大家聚焦的热点。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食品安全作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也被赋予了更多内涵。

对此,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明珠认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距离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食品产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食品产业发展需要提升,我国食品安全基础依然脆弱。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不是空的,是实实在在的,是关乎国泰民安的大事。市委书记姚晓东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对食品的要求已经由“吃得饱”“吃得好”迈向了“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戚寿余认为,食品安全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基本保障。

事实上,新时代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专家的高度重视,不少国外机构和专家也对此给予高度关注。欧盟驻华代表团卫生与食品安全事务公使衔参赞华杰鸿围绕“中国的食品安全变革”这一主题,详细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变革的历程。他说,从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到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再到今年中国国家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国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治理力度,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这一局面,也希望能与中国携手推进建设更加有效的食品安全体系。牛津大学跨学科领域研究学院高级研究员、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联合总监贺珍怡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分享她对中国食品安全的研究成果,她说,中国经济发展大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多个方面,要做到全面友好是一个挑战,需要有一些因地制宜的政策和配套学科研究来支撑。

不仅有食品安全的宏观形势分析,也有食品安全的具体问题剖析,在交流和对话中,食品安全的这一话题不断拓展延伸。“微塑料是如何产生的,有那些危害,如何在食品生产中有效避免?”“二噁英是什么样的物质,食用后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又该如何有效处理?”在沙龙对话环节,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徐妍,国际食品保障协会总会会员、美国化学家学会总会会士涂恩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可基先生等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成因与危害,提出治理该类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当然,面对食品安全这个话题,我们不应“谈食变色”。会上,专家们还提醒大家,希望大家看到党和国家治理食品安全的决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忌听信各类食品危害的谣言,科学判断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创新,食品安全治理的现实路径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关系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全流程、监管执法全过程和社会公众评价全方位搬上互联网,构建以“透明共治”为主要特征的“透明食安”新模式,形成企业诚信自治、政府依法严治、群众参与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点、行业特征和淮安特色的食品安全治理新路径。

实践证明,在食品安全治理的复杂环境下,创新无疑是破解各类问题的重要路径。在峰会上,创新也成为各界精英提到最多的词汇之一。

从思路创新方面看,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院士认为,抓好食品安全,首先要把食品安全放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统筹考虑。他认为,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整个发展是对环境无害的、和谐共生的。特别是食品行业,除了要求食品的安全以外,更要站在绿色发展的更高要求中谈安全,因为只有生产是绿色的,那产品才是健康的,相反,如果食品加工没有很好地原料,或者原料是污染的,那加工的食品也可能是污染的。因此,抓食品安全,要站在更高的视野、更宽的领域统筹考虑。他还强调,无论是农业产业化还是食品安全,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在各个环节上,都要考虑科技的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

戚寿余则认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高质量食品安全城市必须充分依托和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必须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治理机制、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现代化。

而稳懋半导体暨全稳农牧科技集团董事长陈进财更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诠释了科技创新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他介绍说,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全流程管理,而信息科技可以使这种管理轻松实现。比如在生猪养殖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监测到每一只猪的生长全过程,吃过什么样的饲料,打过什么样的疫苗,得过哪些疾病,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是可监控、可追溯的。另外,企业通过引进精准检测技术,可快速检测200多种病毒。“如果把这些科技技术全面融合到畜牧业生产里面,我相信它可以让整个产业变的更绿色环保,食品更安全健康。”陈进财说。

创新还体现在食品产业发展中。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建议,要将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树立成未来行业核心的竞争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引领,加强推进保健食品的创新突破,促进健康医学模式转变和支撑健康产业发展。

关键词:发展,振兴食品产业的不懈追求

作为本届峰会的主题之一,发展同样成为峰会中热议的关键词。发展,是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食品产业振兴的共同目标。

就推进食品产业发展,专家学者们不仅分享了食品产业的新机遇,还给出了具体建议。边振甲从市场需求和政府监管等层面分析了特殊食品的广阔市场。他指出,作为食品工业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殊食品2017年产值约6000亿元,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当前中国特殊食品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机遇很多,挑战同样很大。但一切的基础是产业,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企业应坚决执行质量至上的基本原则、坚守诚信自律和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品牌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切实维护行业的整体形象,共同做大做强中国特殊食品产业。

与会专家们还为淮安食品产业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盖钧镒指出,淮安地处中国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气候的过渡带,不仅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特色农产品,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淮安能够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链,从种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把多个环节衔接起来,最有效的利用本地的资源。

关于淮安食品产业发展,市领导也给出了淮安路径。姚晓东表示,淮安将坚持把加快食品产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促进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特色品牌,推动食品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戚寿余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底线,安全发展才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才能持续发展,才能更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我市将积极落实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先天的自然禀赋、后天的发展优势,引导食品企业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食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努力推动食品产业绿色发展。

主旨报告精彩摘录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略有调整)

《农业产业化和食品安全》

《中国的食品安全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

《农业产业化和食品安全》

淮安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深厚的人文资源,希望淮安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包括人文资源的优势,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食物产业链。从种植物开始,一直到食品的终端产品都是绿色的或者是安全的,这样就形成了淮安特色的品牌。

现在的食物生产涉及到多方面,食品的内容讲究营养化,食品的流通讲究品牌化,食品产业的发展讲究链条化,整个食品领域还讲究绿色化,这是我们对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归纳。

绿色发展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在食品行业,从绿色发展的要求来讲,应该是指没有公害的、环保的。就资源来说,应该是资源低消耗的、可循环利用的。对民生来说,营养安全是关键。

食品行业发展绿色化涵盖了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要从整个产业链上考虑,比如食品加工的原料是污染的,那么食品加工业就可能是污染的。我们从品种开始就要考虑到绿色化的问题。品种就要是节肥、节药、节水的品种,农业生产环节也应该是节肥、节药、节水的生产,这样原料到了工厂才能做绿色产品的加工。

食品安全的问题不仅是食品本身的安全问题,还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问题。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全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要从四个方面考虑食品安全问题:食物天然的安全性问题;食物污染的安全性问题;加工环节大量使用添加剂带来的安全隐患;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关注。

欧盟驻华代表团卫生与食品安全事务公使衔参赞华杰鸿

《中国的食品安全变革》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也是欧洲的最大合作伙伴之一,中国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困难,22%的全球人口要养活,但是中国只有世界12%的农田,9%的水资源。

2015年,中国新修订了《食品安全法》,该法律完全是基于风险分析的原则,增加食品经营商的责任,如果有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符合国际的标准。

中国的食品生产业占了将近10%的GDP,自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都在20%以上。但是大部分的公司都比较小,都是中小型企业,80%企业的人员都不到10个人,这样的话很难贯彻一定产业的标准,来发展极强的农业生产。

未来好的愿景是什么?怎么才能更好合规达到国家的标准,同时有可能有效控制食品当中的化学物质的含量?不论是在肉当中或者其他的产品当中都应该减少化学物质。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

《中国特殊食品产业大蓝海

在规范中发展值得期待》

近年来,随着我国健康理念的宣传推广,国民健康消费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及健康食品的要求日益广泛和迫切,大众对营养保健食品的消费进一步多元化,发展潜力与空间巨大。

勿忘初心。特殊食品行业应以促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目标实现为己任,以大营养、大健康、大融合、大发展的战略高度,良心生产经营,服务健康中国。

遵纪守法。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坚决执行质量至上的基本原则,切实保证不弄虚作假申报、不低劣质原料生产、不违法违规经营、不非法手段竞争。

实践创新。将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树立成未来行业核心的竞争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引领,加强推进保健食品的创新突破,促进健康医学模式转变和

支撑健康产业发展。

惠及民生。积极做好专业教育和大众普及,向公众科学传播知识,不欺骗、不忽悠,杜绝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共建共享。经历多年的发展,中国特殊食品行业已是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行业企业需要责任共担,才能利益共享。

牛津大学跨学科领域研究学院高级研究员、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联合总监贺珍怡女士

《跨学科视野下的

食品安全定性》

淮安不仅生态优良,还有历史悠久的美食文化。昨天参观了淮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印象深刻,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食品来源、成分、检验合格信息等等。我在很多地方都没有看到那么先进的管理模式,说明淮安市走在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前列。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不确定性很高,区域差异也很大,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问题会有利益的冲突,跟发展政策目标不容易趋合。另外又涉及不同的政策领域,所以应对它,必须了解不同的政策体系是怎么运转的,了解风险、起因、地理和人群的分布。这需要很多不同学科人士参与,也需要公众的参与。

我们做食品安全工作,确实从食品安全这个概念切入,但我们越做越觉得,安全不能跟食品的其他维度拆开来,必须有全面的理解,从食品需求和食品在整个社会当中的角色切入,否则的话,会产生片面的理解。

安全的概念,有不同的维度,安全健康、食品价格,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可行性,我们经常讲可持续性,其实是有很多不同的维度,营养和味道,环境影响安全性和可持续能力。

我们食品生产和消费,整个链条要做到健康绿色,环境友好性,但现在的挑战是怎么做?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你怎么去做。特别是在中国,每个城市从GDP、城市化率、城乡差异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你怎么做到全面友好,这是一个挑战,肯定需要有一些因地制宜的政策和配套学科的研究来支撑。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戚寿余

《以透明共治推动建设

高质量食品安全城市》

“透明食安”模式,核心是信息化平台、制度机制、检验检测、透明执法、应急响应等五大支撑系统,特色是政府搭台、企业主演、全民参与、透明共治,特征是责任主体一网联、信息数据一键通、食品安全看得见、百姓消费信得过,特点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党委政府为主导、德法共治为方略、现代科技为手段。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将全力建设高质量食品安全城市,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突出党政同责,整体谋划推进。我们将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安全工作抓紧抓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党委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强化政府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

突出科技引领,深化监管创新。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高质量食品安全城市必须充分依托和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必须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治理机制、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现代化。

突出共建共享,激发社会活力。坚持在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高质量食品安全城市建设,把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自治之手统一起来,同心同向、共建共享,共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突出生态优势,加快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食品安全是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核心。安全是发展的底线,安全发展才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才能持续发展,才能更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稳懋半导体暨全稳农牧科技集团董事长陈进财

《智能科技在农牧生产

与食品溯源领域的应用》

毫无疑问,农业会因为科技的进步,一直往前推,现在已经进行到了智慧生产的时代。通过信息的互通,我们让农业产品的品质更精细化,食品要从源头管理,这样的管理在信息科技的帮助下就比较容易做到。

现在4G时代,我们已经可以做到无人机在田间作业,远程的养殖也可以卫星定位,环境监测都可以做到非常好的程度。

将科技技术融合到畜牧业里面,它可以让整个产业的环保以及食品的安全,会做的应该是更完美。

当绿色农业跟食品安全、跟科技,还有跟人文结合在一起,我相信食品业的发展,不但维护人的健康,也可以提供人的生活品质,会让人更好地享受生活。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