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大会致辞中表示,我国食品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发展质量日益提升。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5万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利润总额7015.6亿元,同比增长8.5%。他表示,当前,食品行业进入发展新时代。食品消费升级,为全球食品行业繁荣发展开启了新蓝海,对食品行业安全健康提出了新要求。我国陆续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国民营养计划、国家食品安全规划等国家政策,为中国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引领和方向,为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提供了 “中国方案”。不远的未来,中国必将开创食品安全健康的崭新局面,必将为全球食品行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大会期间,主办方还向本年度科学精神奖的获奖者陈宗懋院士,及科学传播奖的获奖单位中国经济网颁发了证书和奖杯,以表彰他们在快速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传播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专家针对网络餐饮发展需求、安全监管的相关法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认证体系建立,以及外卖一次性包装制品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内容做了报告。同时,饿了么、百胜中国、艺康、沃尔玛等企业的代表,就构建网络餐饮安全链条的良好操作规范、餐饮食品安全管控与送餐安全保障、电商最后一公里冷链食品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来自伊利、康师傅、杜邦、金光集团中国食品、雀巢、三元、安琪、乐斯福、雅培等国内外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分析了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全球食品产业营养与健康挑战的实践、技术创新在产业中的应用等内容。此外,来自京东商城消费品事业部李昌明副总裁就电商平台如何助力食品工业健康转型进行介绍。
经过近10年的聚集与发展,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高端品牌会议。在持续9年关注中国食品安全及相关问题后,大会将目光延伸至更多新领域,本次会议除聚焦长期关注的营养与健康、食品产业链安全以外,还增加了食品真实性评价与溯源技术、国际食品检测方法体系与中国对接、网络餐饮的安全与健康发展等新热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在“中国食品安全的十年——提升与挑战”的主题报告中也表示,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食品安全水平得到大力提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新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向统一监管转变,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取得成效,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显著提升,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力度加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机制有效运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已有良好开局。但是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中国食品安全还面临着严峻挑战。环境污染、小农经济的农产品原料供应、食品产业基础薄弱等,使得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未来食源性疾病将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来源,新消费需求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不容小觑,食品安全网络谣言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还有差距,中国食品安全标准还有待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
食品检测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整体检测能力以及食品安全水平意义重大。在食品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食品检测技术国际化也提出更为现实的要求,我国的食品检测方法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鉴于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和AOAC INTERNATIONAL合作,就国际检测方法体系对中国的借鉴以及如何加速标准与国际方法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分享。
方向一: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