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工厂卫生设计与标准技术,对于食品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自2017年开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就与欧洲卫生工程与设计组织就在大会期间共同主办食品企业工厂卫生设计与标准技术研讨会,邀请国外专家同国内企业一道进行交流与互动。今年的专题以问题为导向,邀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食品卫生工程设计的国内外专家,围绕国内企业在工厂卫生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现场指导。专家们不仅分享了卫生设计国际失败案例及对企业的影响、国内食品工厂设计实践案例等内容,还针对可持续性以及工厂卫生设计与检测、卫生排水的重要性等议题进行讨论。加强科学管理,提升过程卫生,保障食品安全,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传统食品工业化是中国食品科技界的重要使命。为促进食品科技与产业的对接,推进中国传统餐饮食品的工业化进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首次跨界合作,与中国烹饪协会凭借各自行业的优势,共同推进中华传统美食标准化与中国食品工业的对接,并结成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大会期间,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正式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此外,为以科学的力量推动我国食品产业优化升级和健康转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央研究所等知名企业将在食品科技与产业,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与教育、科普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搭建科技与产业的对接平台,会间也进行了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
方向六:工厂卫生设计与标准技术的科学管理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十周年,反思十年前事件发生后,当时带给我们最大的震撼是,一个高速发展、体量庞大的中国乳品工业,其安全基础竟如此脆弱。它提醒中国食品人,企业无论大小,如果抽掉了道德与安全的基因,亦可轰然倒塌。“三聚氰胺事件”曾使中国的“食品制造”整体蒙羞,更使中国食品工业猛醒,并由此加快了夯实科学基础,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脚步。其间,中国食品工业在食品安全产业链的完善再造与发展方式由高速向中速转轨的双重压力下,走过了理念愈发清晰,目标更加坚定的风雨十年。
会上,来自爱尔兰、英国、荷兰等国的专家就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国际经验分享等内容,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我国专家就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交流工作的进展及挑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技术规范,以及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食品相关谣言的传播、如何将“科学”转化为“科普”等议题做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2018年,是中国食品产业步入健康转型的关键节点。为凝聚科技界与产业界的共识,为中国乃至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出更多科学路径,促进中国食品产业健康转型,4月19-20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主办的“2018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
责任编辑:E04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AOAC检测技术标准化研究与实践30年。同时,国内外专家就中国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方法的清理整合、食品微生物质量控制与检测、AOAC标准检测方法体系在食品监管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