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人民群眾的食品消費已經從溫飽型轉入健康型,對食品安全的需求也是日漸提升,如何實現高質量的監管服務,保障人民食品安全?那就讓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實現全程監管,保証每一個環節都是安全的。我們正在試行並推廣一種網絡+基地+精准配送監管模式,可實現食品24小時監控,確保群眾吃到‘放心菜’。”商丘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馬索義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民權縣食藥監管執法人員在東方超市開展日常監督檢查 李月超攝
目前,商丘市共有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42個,開展快檢工作的食用農產品種類主要為蔬菜和水產品,重點檢測生菜、菜心等蔬菜的有機磷類農藥、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以及鯽魚、扇貝、淡水蝦等水產品的孔雀石綠、氯霉素、硝基呋喃類代謝物殘留等。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全市採取快檢與實驗室抽檢相結合的方式共完成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4031個批次。
目前,商丘市166個鄉(鎮、辦)全部設立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做到“一鄉一所一食安委”,全市食品藥品監管人員達1600余人、協管員3958名,並落實鄉(鎮)政府對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負總責、村支部和村委會直接負責、聚餐舉辦者和承辦廚師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做到定人、定崗、定責,全面推行農村集體聚餐申報備案指導制度,引導聚餐活動舉辦者事前主動申報,做好備案登記、風險告知、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等工作,形成“事前有申報、過程有指導、事后可追溯”的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網絡化管理新常態機制。